浙江在线03月31日讯 渔农家乐作为普陀区朱家尖街道南沙社区的主导三产,近年来为社区和当地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记者昨天在采访中了解到,该社区在发展渔农家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目前辖区内108家渔农家乐经营场所,只有四分之一持证经营。
据社区党支部书记仇雪娣介绍,目前社区有寺岙、东沙、乌石塘三个专业经济合作社,共有各类渔农家乐经营场所108家。 2011年,社区渔农家乐总收入为1600万元。但这108家渔农家乐中仅有四分之一通过了消防、卫生等许可,取得营业执照,可以说大部分都是无证经营。
那造成大批渔农家乐无证经营的原因又是什么?仇雪娣表示,其实也并不是经营者不想办执照,主要原因是出在审批上。“渔农家乐经营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手续多,时间较长,尤其是在消防审批手续上。 ”仇雪娣举例,单像建筑材料的抽样防火测试,就要拿到杭州去检测。同时,渔农村相对闭塞,信息传达相对不畅,群众缺乏对行政审批知识的了解。不少经营者为了不错过旅游旺季,在未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开门营业。此外,也有不少经营者在当初建房时的确存在超面积、超楼层等现象,在审批过程中被“卡”。
“这样无证经营,不但给有效监管带来了难度,还影响了舟山旅游的整体形象”。仇雪娣不无担心地表示,由于管理混乱,从业人员无证上岗、服务不规范的情况较为普遍,给监管带来了难度。她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针对渔农家乐的特点,适当放宽政策,制定相应的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让这一产业尽早走上规范、良性的发展道路。
昨天上午,舟山市渔农办、舟山市委统战部、舟山日报社、舟山电力局等市直部门就有关问题专门赴社区进行了座谈,并表示将向政府提出相关建议,支持渔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渔农民增收。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