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浙江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穿山口岸发展步入了崭新时代。面对发展机遇,浙江穿山边防检查站主动将边检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立足口岸特色,积极探索与蓝色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口岸大通关建设相配套的边检服务体系,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船舶滞港再少一小时
8个执勤泊位和近3公里执勤线长度,平均每日检查、监护、检查货轮20艘次,检查出入境集装箱1.4万TEU,往返口岸限定区域检查路程40公里,24小时全天候作业,365天不间断检查……这是以前这个站检查员的工作状态。
“现在只要鼠标一点,登轮信息就可以全部掌握”,执勤业务科代理科长王丰介绍,随着码头监控室的建立,现在每艘外轮从进港到出港,时刻都处于高效管理之中,指挥中心实时掌握上下轮人员及在岗哨兵动态,第一时间就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置。
“去年站里筹措了近100万元对码头一线执勤现场的梅沙系统和监控设备进行改造。”面对“先天不足”的执法执勤条件,这个站党委在警力配置、经费装备上做到全方位向基层倾斜,有效提升一线边检工作的科技水平。
“4月1日,随着我站梅沙系统的启用,标志着我站正式可以独立开展勤务了,彻底摆脱了以往依托兄弟单位开展勤务工作的不便状况,今后停靠船舶的滞港每艘次将减少一小时。”谈到近年科技强警带来的成效,参谋长楼阳春脸上露出一脸自豪。
建站保持无事故
3月14日,2012年全国两会在北京正式落下帷幕。在长达12天的会议时间里,这个站会同口岸港监、企业经营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重新划定口岸限定区域范围。仅有的8名检查员共验放出入境(港)船舶194艘次,出入境(港)员工4446人次,实施国际航行船舶船体检查36艘次,驻船监护147艘294人次,开展处突演练2次,口岸未发生一起事故案件。
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如何维护港区的和谐稳定成为站党委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定要加大对口岸的巡逻检查力度,全力构建口岸‘三联’防控体系。”在一次业务工作例会上,这个站站长王侣仁掷地有声。
同时,这个站还与港区海关、检查检疫等职能部门建立了协勤协作机制,定期组织港口治安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信息共享、警务协作机制。以建设实战型指挥中心为抓手,完善视频联动指挥体系,实现对码头重点区域、敏感部位以及管控梯口的全方位、全天候动态监管,真正把监控触角覆盖到口岸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五号泊位发现一人无证登轮。”对着视频监控镜头值班员立即报警并指令正在附近巡查的检查员赶往现场,整个处置过程不过5分钟。这个站加强了与企业、码头的沟通协作,形成以边检主导、港区管理部门和企业码头联合参与的口岸安全防控体系,健全完善了与海关、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组建了由军、警、民联合的爱民固边巡防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治安管控体系。据统计,穿山口岸2011年未发生一起违法案件,口岸安全已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烫金名片”。
验证不需10秒钟
3月24日,由世界第一大船公司马士基公司和第四大船公司达飞公司合开的集装箱航线抵达穿山口岸,该航线由10艘1.4万标箱的集装箱货轮组成,现为世界集装箱载运量之最。“穿山边检站仅用43分钟就为所有船员办理了出境手续和临时登轮证,平均每人不到10秒钟!”谈到办证速度,宁波港吉公司操作部虞新平经理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令人拍手叫绝的还不仅仅是办证速度。随着穿山口岸经济发展步入高速的快车道,从2009年建站年查验出入境船舶4258艘次、员工102687人次发展到去年的年查验入出境(港)船舶5859艘次、员工132585人次,边检任务总量正逐年稳增。
面对警力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口岸贸易量增长速度的矛盾,如何才能发挥好现有警力,完成好中心工作,提高通关效率,是摆在这个站面前的重大课题。
窗口前移、网上报检、优检放行、颁发“边检诚信船舶”……面对出现的瓶颈问题,这个站立即研究对策,创新勤务模式,提高服务通关效率。
此外,结合口岸实际,这个站推出“绿色通道”、“微笑服务”、“预约服务”、“登门办理手续”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对登轮人员较多的单位主动上门办证,变“坐班”检查为“登门”服务,为伤病、探亲船员开启“绿色通道”,与海关、检验检疫局、海事局等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实行国际航行船舶“入出同检”和“到港即做”,服务对象满意度大大提升。自建站以来,这个站共出台服务创新举措32条,为政府、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18条,救助中外籍船员50余人,收到锦旗27面,感谢信58封,辖区服务对象满意率达到100%。2011年,被北仑区政府评为“驻区垂直单位服务考评三等奖”。
“政府和服务对象的满意是对我们边检执勤工作的最大肯定。”梦想就在前方,追求的穿山边检人将乘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劲东风,以只争朝夕的状态积极出谋划策,奋力前行,让宁波这张“国际强港、海洋经济强市”的名片更加精美、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