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6日讯 今年清明节,普陀区六横镇退休干部、共产党员李瑞甫,又背着扫帚、拿着鲜花到双屿港革命烈士陵园,为埋葬在这里的40位革命烈士扫墓,这也是他连续20年义务为烈士们扫墓了。
李瑞甫今年82岁,是一位已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 1992年清明节,他从六横区公所副区长岗位上退休后去山上扫墓,发现一些烈士墓因年代已久被野草覆盖,很多当年竖立的墓碑都风化了。李瑞甫看到后十分难过,他作出了一个决定,有生之年一定要为烈士们建一座烈士陵园。
李瑞甫把要建烈士陵园的想法告诉了村里的干部群众,并得到了市、区、镇有关领导及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不到两个月,烈士陵园筹备组就筹集到6万多元资金,其中大部分为当地企事业单位和干部群众所捐,他个人带头为烈士陵园捐款。 1993年8月1日,双屿港革命烈士陵园正式动工。
烈士陵园开工后,收集烈士遗骸和查证烈士姓名工作却又成一大难题。要了解在当年敌机空袭时牺牲的烈士们的情况,必须先要找到知情人。李瑞甫多次到杭州、萧山、绍兴、无锡、南京等地,与当年61师的老战士会面,查证烈士的姓名,搜集烈士事迹,终于获得了张厚启、乐海龙、胡连、邵开祥等8位烈士的详细资料。回到六横后,李瑞甫与干部群众想方设法将一些烈士遗骸进行了归集。
1993年10月7日,双屿港革命烈士陵园落成。当年曾参加过解放六横岛战斗的61师老战士闻讯,专门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前来参加烈士陵园落成典礼。原61师政委王静和师长胡炜得知六横岛群众自发捐款建造烈士陵园的消息,怀着激动的心情分别书写了“血染六横润宝岛,神遨海天惊新容”和“洒热血解放六横岛,承遗志建设东大港”两幅题词,并派人送到六横岛。
双屿港革命烈士陵园建成初期只葬有8位烈士遗骸,后来增加到了19位。李瑞甫想,双屿港革命烈士陵园面积大,能够安放百余位烈士的遗骸,六横岛散葬烈士坟墓很多,不妨把这些烈士的墓搬迁过来,既便于统一管理,又便于下一代扫墓。李瑞甫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从蟑螂山、石柱头、黄荆寺等山头将散葬烈士墓搬迁到双屿港革命烈士陵园。目前,烈士陵园已安葬烈士40人。2009年,双屿港革命烈士陵园被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去年,李瑞甫又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了2万多元资金,对烈士陵园进行台阶和地面修整,还对烈士陵园周边进行了绿化美化。李瑞甫说,他年岁已高,走路不太方便了,但管理烈士陵园不能后继无人。经六横镇有关领导同意,选择了长涂村老党员顾德苗来接他的班。李瑞甫说,20个年头的义务管理与扫墓,已与烈士陵园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自己在清明节前办理了烈士陵园管理的移交手续,但今后只要工作需要,只要自己还走得动,就一定会再到烈士陵园当义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