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化医院的病房里,张倩看着阙大哥在吃饭。
衢化医院副院长张元海为阙大哥做检查
阙祖发未曾料到,重逢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来了。
上个月底,当我们把多家医院愿意帮他免费做手术的消息告诉他时,这个40岁的松阳男人、曾经的救火英雄,兴奋得几个晚上没睡好觉。
而当他听到为他免费治疗的医院中,有个叫张元海的医生时,他更是大声叫了起来,“他可是我的恩人啊。”
昨天,两人13年后再一次相见。
当面说声谢谢
昨天早上5点,阙祖发起床、洗脸,收拾行李,7点坐上了去衢州的车子。
车子在路上进发,阙祖发时不时地看看车窗外的世界,120多公里的沿途景象,在雨后美得更像幅油画。
前天晚上,阙祖发还是没怎么睡好,“说不出是兴奋,还是紧张。”
或许,让他兴奋和紧张的原因,除了能再次得到治疗,还有张元海。我在跟他见面的头一天里,他一直念叨着,张元海是他的大恩人。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13年前,在衢化医院的那3个月。
当年英勇救火后,阙祖发被送到了那里,躺在了张元海的病床上——只是那时候,张元海还只是烧伤科的主任,现在他已经是副院长。
阙祖发记得,当年的植皮手术虽然做了,但全身的伤口似乎并不能很好地愈合。于是,张元海自掏腰包去菜市场买鸽子,让人炖好后端到他的病床边,“十几天,每天一只。”
此外,他在接受治疗后期,已拖欠了一大笔医药费,按医院的意思是要停药了,这时候也是张元海个人担保,他才可以得到继续治疗。
车子开进衢化医院时,已是早上8点半,张元海早已在那里等着他了。
阙祖发说,选择衢化医院,既是为了治疗,也是为了还愿。为了说声谢谢,这个机会他也已经等了13年。
要做四五次手术
昨天上午9点10分,阙祖发住进了衢化医院住院部烧伤科病房。
这是该楼层最靠西边的病房,里头共有3张病床,但其余两个病人几乎不会在那里过夜——所以,他住的地方,也是最安静的病房。
阙祖发太需要完美地睡上一觉了。
13年前,松阳的那场森林火灾,曾让他三度烧伤达70%以上——由于眼部也被烧伤,虽然做过手术,但至今眼皮都不能很好地合上。
此行的初衷,便是要把眼睛的问题解决了。
但经过初步检查,张元海发现他的情况,要比想象中更糟糕些。
除眼睛外,阙祖发左膝盖附近的伤势同样严重,有一块皮肤,比指甲盖大点,已经严重溃烂了——张元海说,若不及时治疗,这里指不定哪天还会恶化,甚至癌变。
张元海表示,有条件再治疗的地方,他们都会尽力医治,全部免费。
据他估计,再加上对右手的整形(整形后可以让手变得更灵活些,左手已僵硬,即便手术也恢复不了多少了),前后估计要做四至五次手术,要1个多月时间。这几天,他们会安排全身检查,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本周五会做一次面部整形手术。
13年的煎熬
13年前的这场火灾,曾让阙祖发万念俱灰。
是当时浙工大的学生张倩,以每月一封信的形式,让他对生活恢复了信心。这一次,张元海得知阙祖发的近况,也是因为张倩再次向快报吐露了她的担心。
张倩的担心,是因为在这13年里,阙祖发遭受的痛苦煎熬。
由于眼皮不能很好地合上,他的下眼皮总是红肿的。要是哪天晚上,他忘记了擦药膏,第二天眼睛便会痛得像被撕开一样。
从十几年前,药膏5毛钱一支,再到现在的1元一支,他已不记得自己用掉了多少支药膏——因为这样的一支药膏,他每两天就会用完。
要不是张倩今年再次提起,我们也无法想象,阙祖发已经10多年没法闭眼睡觉了。
10年前,张倩把他的事情告诉快报后,我们的读者募集了2万多元善款送了过去。10年前,2万元已不算是个小数额,但最近我们才知道,这笔钱他并没有用在自己身上。
钱去了哪里?他说,那段时间刚好妈妈生病,钱全部被用来救急了。
7年前,阙祖发在武义一家福利企业找到了工作。但1200元左右的月薪,让他治疗眼睛的想法都不敢有——毕竟他还有个77岁的爸爸,老爷子有泌尿系统疾病,会时不时被送进医院,即便不去医院,每个月也要花掉两三百元的医药费。
腿上的事,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但他也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
他说,也想去医院打点滴消炎,但护士们连他的静脉也找不到——这也是经历了火烧的后遗症,“所以也就只好自己擦擦药膏了。”
当年因没钱放弃治疗
被烧伤后的手术,是得分阶段进行的。
13年前,阙祖发出院时,按理说,回家休养一段时间还得来医院接受治疗。
但那时,他哪有那么多钱再次走进医院……
阙祖发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在后来的募捐中,哪怕是有人只捐了一块钱,只要知道名字的,他都会记下来。
这些年,阙祖发一直想跟张元海说声谢谢,但对他来说,这事的困难太多了:
13年前出院时,阙祖发的脑子还有点迷糊,看东西也还是蒙眬的,回到松阳老家,又在床上躺了2个月,这个世界才在他眼睛里清晰起来。阙祖发没有张元海的联系方式,甚至连张元海长什么样子他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这家医院的具体名字。
阙祖发也曾想打听张元海的单位,但考虑到自己被烧伤后的模样,便没了出门的勇气。
到了现在,虽说他已不怕出门被人指指点点,但还是觉得少“抛头露面”为好。他现在在武义打工,除了去菜场买菜,多半也是出租房和工厂两点一线——这是因为他怕自己的模样会吓哭路上的孩子。
(都市快报 记者 叶建良 摄影 许康平)
- 吴兴百名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充电”提技能
- 宁波市上万居民有了"家庭医生" 看病更容易
- 30万元手术费让这家人陷入困境 谁来帮帮他们
- 醉汉躺在街头直喊肚子疼 警察医生又哄又劝送医院
- 心脏手术要注射鱼蛋白 可阿婆偏偏对海鲜过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