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3日讯 4月12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了出事的庆春路这家证券交易大厅。专心炒股的人中,不少都是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他们或是靠在椅子上,两眼紧盯大屏幕,或是三三两两聊天,不时转身刷新一下身边的电脑。
交易大厅里尽管已经开启了风扇,但空气流通还是比较差。大屏幕上,红红绿绿的数字上下跳动,气氛有些紧张。
工作人员说,散户大厅里,中老年股民占了大多数。炒股票非常消耗精力,即使是年轻人整天待在营业厅里也会吃不消。“有时候我们也劝说大伯大妈们,可以在家里电脑上操作,不过,老人们还是喜欢来,可能也是想和人说说话。”
尽管韩老太的确切死因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邵逸夫医院医生特别提醒,证券交易大厅里环境嘈杂,空气质量也不佳,再加上气氛紧张,对老年人的健康还是有影响的。再碰到类似股价大升大降的刺激,老人的身体难免吃不消。
近段时间,猝死并非个例。记者从杭州市中医院了解到,春节后至今,他们已经收治了十多例猝死病例,平均每个月有4~5例。
哪些刺激容易引起猝死意外?我们在日常活动又该注意些什么?
杭州市中医院急诊内科医生王奇说,猝死的特点就是死亡急骤,受到刺激后引发意外。“猝死患者大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往往本身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情绪激动或运动过量是常见的猝死诱因。”
医生总结了一些易发生猝死的情景:
情绪过于激动。比如炒股时,尤其是股价骤升或骤降时,情绪会受到强烈刺激;打牌、打麻将时,在意输赢的人难免情绪波动;此外,大喜大悲之时,也往往容易引发意外,对心理承受能力弱的老人,特大喜讯或特别坏的消息,最好慢慢告知。
体育锻炼过量。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但运动过量却十分有害。有些老人起得太早,有些老人在跑步打球登山等活动中逞强,超过承受能力,身体就会响起警报,甚至“罢工”。
过度疲劳。这点更容易发生在作为业务骨干和家庭支柱的中年人身上。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暴饮暴食、熬夜……这些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果撞上了心脑血管疾病,就会成为猝死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预防猝死,最有效的措施是生活规律、饮食有度,让身体处于平衡状态。此外,一定要重视体检。
猝死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起病急且抢救难,当身体出现这些信号,就该引起注意了:胸闷、胸痛、憋气、心慌,有些人会感到左肩背部疼痛,上腹部疼痛、咽喉痛、恶心呕吐,甚至牙疼。
一旦发生猝死,现场抢救很重要。最佳抢救时间为发病后4~6分钟,一方面拨打120求救;另一方面尽快让患者就地仰卧,并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术予以抢救(即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进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