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资讯通 > 便民·提醒 正文
马塍(chéng)路不叫马滕(téng)路
2012年04月25日 09:49:43

  制图铁勋

  马塍路口的雕塑记者朱丹阳摄

  新闻里面识杭州

  昨天8:18,陈女士来电:在文三路与马塍路交叉口,西溪数码港附近,有一个角落用布围了起来。里面是一个雕塑,一个古代人拉着腾空而起的马。为什么要在马塍路放这么一个雕塑呢?

  见习记者侯海铃、舒俊报道:在文三路与马塍路交叉口的西南角,找到了陈女士电话里说的雕塑,铜质,人的面部表情和马的神态都很细腻。

  西湖区道路综合整治指挥部说,这里以后是一个公园,面积有500多平方米,除了雕塑,还有石碑、绿化和石凳,以后大家走过也可以歇歇脚。

  这个公园设计由江南建筑设计院和杭州市雕塑院共同完成,名叫“马塍古韵”。江南建筑设计院的许凯灵说,雕塑的人物,是唐朝人的样子,马匹也刻得膘肥,以展现盛世和富态。

  杭州市雕塑院工作人员说,雕塑中的马高2.8米,重约3吨。之所以用和马有关的雕塑,是为了和马塍路历史相结合。那么,马塍路和马到底有什么关系?

  现在的马塍路

  并不是古时养马的马塍

  去西湖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找答案,办公室邢主任拿出一本1993年出版的《杭州市西湖区地名简志》,其中有一段关于马塍路的文字是这么写的:

  马塍路,南起天目山东段,北至文二路东段。长约1300米,宽5米。水泥路面。以古地名马塍名路。《湖墅小志》记载:东西马塍在溜水桥以北,以河为界,河东抵北关外东马塍,河西自上下泥桥至西隐桥为西马塍。钱王时蓄马于此,故以名塍。沿途有杭州电扇总厂,天目山饭店等单位。

  邢主任说,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现在大家叫的马塍路,其实和古书里提到的马塍并不是一个地方。

  马塍是一个古地名,清代人高鹏年编撰的《湖墅小志》里说的“东西马塍在溜水桥以北”,应该是指杭州老城区西北边的一大片区域,比现在马塍路范围要大得多。那个地方确实跟马很有渊源。有史料记载,五代时期的吴越国国王钱鏐,在马塍这块地方养了3万多匹马,称作“马海”,也有的称作“马城”。

  而至于这个“塍”字,《说文解字》的释义为“稻中畦也”,即指稻田中的田埂。邢主任认为,在“马塍”这个古地名里,用的应该是“塍”字的本义,指的是为了方便管理,把一个个养马场隔开的小田埂。可能这样的田埂多了,这块地方也就叫马塍了。

  不过这也只是推论,马塍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并没有严格定论。

  东部软件园的年轻人

  喜欢在这里租房子

  昨天下午,我从天目山路拐进马塍路逛了逛。两侧遍植法国梧桐,直径多在三四十厘米左右,繁茂的枝叶在空中相触,宛若一顶绿色凉棚横在头顶。到了夏天,这里应该会很凉快。

  (关于马塍路这条林荫路,回报社之后,我还搜到一篇2008年的报道,当时有一位三替公司的维修工给快报来电:“我每天走街串巷,做我们这行的,最怕的就是夏天,骑车在马路上热浪扑面。不过,每次我骑到马塍路时,暑气一下全没了。这条路两边有高大的行道树,绿树成荫,就像是进了一个绿色隧道……”)

  马塍路挺安静。武林门新村、日晖新村等,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都在这里。在路边碰到70多岁的王奶奶,她在马塍路附近已经住了二十多年。“附近的居民楼大多是单位建的,以前住了很多大学老师,还有科研人员。现在也有年轻人在这边租房子,因为附近就是东部软件园、颐高数码港,年轻人下了班,走几步就到家了。”

  王奶奶说,上世纪80年代初,马塍路附近还属于城乡接合部,马塍路再往西,就是大片大片的稻田。不过按照《杭州市西湖区地名简志》的记载,这里后来就热闹起来了,杭州电扇总厂、天目山饭店等单位都在这里,不过几经变迁,现在也都“换了人家”。

  西湖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邢主任说,以前杭州电扇总厂的位置,现在是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天目山饭店的位置,则改成了省残联的康复中心。

  我想起来,我最早经常来马塍路,是因为后来很火很火的“外婆家”,就是在这里开出了第一家门店。

  是马塍(chéng)路

  不是马“滕”路

  马塍路南北走向,从天目山路一直延伸至文二路。由于附近的文二路文三路都是单行线,每到早晚高峰,很多司机都借用马塍路来变向。

  这条路,照理说司机最熟悉不过。不过,昨天下午,我打车,说要去马塍路。的哥愣了一下,紧接着问我,是不是去马“滕”路。

  其实,这个路到底怎么念,一些老杭州有时也会搞错。

  马塍路,“塍”字音同“诚”,是指“稻田中的田埂”。而至于大家有时会读作“滕”(音同“腾”),可能是这两个字看上去太像了,或者是觉得理解为马“腾空而起”,因而读成了“腾”。

  古时马塍土地肥沃

  南宋时以养花出名

  回到办公室,我又查了一些资料。除了养马,马塍在南宋时还以养花闻名,是当时京城最大的花市,有“马塍花窠”之称。

  元代诗人汤炳龙,有一首名为《西湖杂咏》的诗,“马塍鸡唱曙初回,几处严关次第开,多少卖花人已到,剩将春色入城来。”诗中描写的是晨曦微露时,马塍的卖花人提着满篮鲜花,经城门涌入杭州古城,携来满城春色的场景。

  “马塍”的农户,为什么会种上花呢?

  明代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提到:“城北有村曰马塍,居民多业艺花,土沃俗质,聚近而盖远。”这说明,马塍附近的土地肥沃,适合种花。

  另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南宋诗人赵蕃在《见负梅趋都城者甚夥作卖花行》中写的:“昔人种田不种花,有花只数西湖家。只今西湖属官去,卖花乃亦遍户户。种田年年水旱伤,种花岁岁天时禳。安得家家弃籴米,尘甑炊香胜旖旎。”

  大概意思是,从前杭州产花地在西湖附近,后来西湖被皇室所占,郊外的农民便开始种花。因为种植粮食蔬菜,收成经常被水灾旱灾影响,种花以后,影响小了很多,所以家家户户都改种花了。

  西湖区的《城雕拾遗》一书中,也提到了马塍的花艺。书中说,当时马塍市民多以种植花木为生,而且有一套特殊的养花、藏花方法:用纸糊成密室,类似今天的塑料大棚,在里面挖坑垒埂,埂上铺竹子,再把花放上去,坑里倒人粪肥并加热,被熏蒸的鲜花便迅速开放。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编辑: 瞿云微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