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浙江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靠实业富民、靠实业强省、靠实业走在前列的历史。当前,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也是巩固和发展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今年1至2月份,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出现较大滑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省内许多企业偏离了主业和实体经济方向。这样的局面令人警醒,亟需扭转,否则,浙江经济的基础就会动摇,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动力就会减弱。全省上下特别是企业界一定要认清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实服务业”的决策部署,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放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奠定扎实基础。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直面难点,突出重点,与广大企业共甘苦、同患难,千方百计解决有效投资难、拓展市场难、技术创新难和要素供给难等问题。
抓有效投资,就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围绕实施“四大国家战略”,认真谋划和实施一批对全省发展有示范引领作用、具有较强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建设。要围绕“四大建设”,以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改造项目为切入点,推动大平台加快构筑、大产业加快形成、大企业加快发展。同时围绕改善民生、文化发展和城乡统筹,抓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来。
抓市场拓展,就要国际国内并举。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境外贸易促进平台、出口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做好各类境内外展会参展工作,不断完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促进出口平稳增长,进口为我所需,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同时,要积极扩大国内市场,不断提高浙江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
抓技术创新,就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要着力集聚和建设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专利申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人才强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抓要素保障,就要优化资源配置。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能源保障和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地方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要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建立资源要素向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符合节能减排方向企业倾斜的配置机制,不断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发展实体经济,靠的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落实完善减负惠企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小微企业发展活力。要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主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兼并重组、整合产业,着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放宽准入、完善政策、加强服务,不断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使发展环境得到切实改善。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良好氛围,使人才和资金等要素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优势。
- 活树变活钱 浙江省15万亩林地盘活近6亿
- 台州经济外事发展:红娘与娘家人的双重角色
- 浙江一季度经济增长放缓 会影响找工作、涨工资吗?
- 浙江省一季度GDP增长7.1%,CPI增长3.6%
- 浙江经济:坚定信心克难攻坚 促增长扩投资保出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