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松荣在总控制机房维护路灯控制系统。
浙江在线05月04日讯 一次大故障,让他萌生技改的想法;一个小零件,不仅为所在企业每年节约电费80多万元,而且金华、温州等地高速公路纷纷采用,每年节约电费数百万元……
“记者同志,你别看这么小小的一个零件,装进配电箱后,每年能节约80多万元电费。”4月26日,在电话那头,金丽温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丽水管理处设备科科长丁晓雷向记者介绍。其实,在他来电之前,记者就在石帆出口处附近的高杆灯配电箱里看到过这样的零件——一个白色塑料盒,静静地“立”在配电箱里,看不出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就是使用了这么一个看不出有什么出奇地方的零件,让“80后”工程师刘松荣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操作法——刘松荣光感应路灯自动化控制操作法。
一次次故障排除,激发他无限潜能和自信
刘松荣,1982年出生,是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管理处设备科的工程师。他中等身材,中等样貌,工作成绩和平时表现却是上等——因为脾气好、人缘好、技术好,在全省同系统颇有名气。
说起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操作法——刘松荣光感应路灯自动化控制操作法,应该备感自豪,想不到,他叹了口气,说:“都是给故障逼出来的。”
刘松荣的工作职责是维护高速公路隧道、收费站等机电设备,也就是说,凡是带“电”的设备都要维护,因此,手机一年到头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
丽水管理处主要负责金丽温高速缙云至温溪段的营运管理任务,管理里程虽不长,但辖段内桥梁、隧道众多,素有“桥隧俱乐部”之称。
2009年之前,交警、司机常打电话反映阳山隧道里灯灭了。一接到这样的电话,他和同事们就要立即赶去修理。“一到故障点,马上通过手动控制,让灯亮起来,然后逐一排查。如果运气不好,由于故障的不确定性,多个路灯控制点都要一一排查,费时又费力。”
如果前者考验的是耐心,那么,后者考验的纯粹是技术了。
2008年,洪渡隧道群发生故障,致使36座短隧道停电。进入短隧道的驾驶员容易产生视觉盲点,存在着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
时间就是生命。一接到任务,刘松荣和同事前往故障点,发现是高压柜坏了。考虑到高压柜是进口的,不敢擅动,于是打电话叫厂家技术员到丽水修理。第二天,技术员赶到丽水,经过检查,说高压柜里4个主要零件坏了,需要更换,每个零件价格4万多元,4个零件,就是17万元。
17万不是小数目,设备科马上请了丽水本地相关厂家技术员“出诊”,修理了一天,还是没能修好。
怎么办?设备科的一干技术人员不甘心,拿出高压柜的图纸没日没夜讨论、分析,并逐一排查每条线路,一周之后,终于找到故障原因。“仅仅是高压柜里的一个小元件坏了,导致多个隧道熄灯。而且,这个小元件我们自己的工具包里就有,价值一元多钱,我们当场从包里拿出,拆下坏的,换上新的,故障马上排除。”
维修成本从17万元降到不足2元,这给刘松荣很大的启发。“三个臭皮匠,也能顶个诸葛亮。只要发挥集体智慧,只要肯动脑筋,人被逼到份上,也能激发无限潜能。”他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少当“消防队员”,他发明了新的操作法
刘松荣没上过普通高校,他的工作经历可以分为两个5年:初中中专毕业后,前5年在联通丽水分公司工作,2007年到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管理处工作,到今年正好又是5年。期间,拿到了电大本科文凭。
学历不高,没有接受过全日制高等教育,并不代表技术不高。
在联通工作,知道自己不足之处多,就拼命学习技术、多参加实践,还利用单位培训时机向名师请教。“真有趣,每接触一个知识点,都那么有趣。”
“真有趣”,一路引领着他从一个知识点走向下一个知识点。几年时间,竟成了业务能手——2007年,他报考丽水管理处,在几十个应聘者中,他综合成绩取得第一名;到了新单位,多次在省、市同系统技能比武中摘金夺银,被评为丽水市第二批职业技能带头人……
2008年之前,刘松荣觉得自己像名“消防队员”——哪里有故障,就去哪里排除。为了及时“灭火”,时常东奔西跑,疲于奔命。空闲之余,生出个想法:要是隧道管理所能做到无人值守该多好啊——虽然管理处已经安排人手,但人手不够,无法做到24小时值守。
除了应对突发故障,他还经常会接到交警或司机电话:傍晚天黑了,路灯为什么还没有亮起来。时间一长,连自己都觉得,高速路上的路灯开启时间不科学——夏天天大亮了,路灯还开着,浪费;突遇雷雨、阴天、日食等天气,路灯由于受程序控制,没有亮灯,滞后;每个月去隧道管理所、收费站校准时间,麻烦——钟表用久了,会出现误差。所以,每个月,都要为收费站、隧道管理所校正时钟。如果专门做这件事,需要三四天工夫。
在工作之余,他提出设想:能不能对高速公路上的高杆灯、中杆灯、路灯及配电房夜间照明进行科学、合理节能地控制呢?能否通过创新,让自己从小事情中解放出来,少当“消防队员”?
有了解决洪渡隧道群故障的先例,自信悄然而生:只要有心,肯钻研,工作中的一些难题,依靠自己,或许能得到解决。
没有传说中的废寝忘食,更没有形销骨立。2008年,刘松荣仅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么容易?记者愕然。
“我不是发明,创造现实中本没有的东西,只是把已有的恰当的技术用在恰当的地方。”在记者看来,他谦虚得不行。
他说,高速公路灯具的开启时间是按照度的变化来调节的,过早开启浪费电能,过晚则影响行车安全。由于地球公转的原因,导致节令交替,夜间照明是冬长夏短,且每日日落时间不一致,影响到灯具开启时间,甚至是天气的突然变化对灯具科学控制都是有影响的。传统的灯具控制方式是无法实现对灯具的实时调制;而人工控制要达到可靠、科学,完全根据操作者的责任心。
难道就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现状?
他不甘心,通过多方查询,得知有一种叫路灯光控控制器的装置,能通过自然光的亮度变化,控制灯具开关。他喜不自禁,马上购买了路灯光控控制器,经过多次调试,在时间控制的基础上,并联上路灯光控控制器,配电箱就能根据外界亮度变化,随时控制灯具开关。
今年,丽水市总工会首次以一线职工名字命名10项先进操作法,刘松荣的光感应路灯自动化控制操作法位列其中。
技改带来巨大效益,他不断创新为企业节能降耗
新的操作法,带给刘松荣和他的同事以及企业实实在在的好处,同行、交警、司机赞不绝口。那么,新的操作法到底好在哪里?
2008年1—6月,丽水西和洪渡收费站共发生故障16次,维护工时8个。以丽水西为例,因设备死机3次,造成灯具未开启,遭交警投诉;因时钟走时不准及不同月份白昼时间变化不同,造成灯具过早或过晚开启,共校调时钟4次;因硬件故障损坏1次。
同年下半年,采用新的操作法后,丽水西和洪渡仅发生故障1次。唯一一次故障,还是因为配电箱为除锈,对其外壳进行油漆时工人不小心将光感应探头刷上了油漆,造成灯具过早开启。将探头上的油漆刮落后,又恢复了正常。
新操作法不仅让故障大大减少,还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管理处是用电大户,据统计,2010年,总用电量支出1000万元左右,其中照明是大头,占9成之多。
采用刘松荣光感应路灯自动化控制操作法后,丽水管理处能精确控制时间,每天可节约灯具开启时间1.5小时左右,按丽水西每天少开1.5小时计算,一年可节约用电20038千瓦时;2009年,新操作法在管理处下辖的16个金丽温收费站和17个龙丽丽龙收费站和隧道管理所使用,每年能节约用电100万千瓦时左右,按工业用电每千瓦时收费0.83元计算,每年可节约电费80多万元。
路灯光控控制器每只售价100多元,而且使用寿命长,自从用上后,从来没有坏过。从2009年到2011年,已经为丽水管理处节约电费240万元。
但刘松荣不满足。
采访的时候,他给记者讲了个故事,故事大致如下:有个工厂老板拿出几百万科研经费,请研究人员提高流水线上废品检出率。研究人员花了很多时间、很多经费造了一只机械手,但效果不理想。老板很生气,下令流水线负责人想个办法,否则,开除处理。几天之后,负责人搬了台大功率的电风扇,对着流水线猛吹,结果废品直接吹落在地,检出率将近百分百。
“技术改进其实不难,只是把恰当的技术用在恰当的地方,就能产生丰厚的效益。”自从首次改造成功,他开始琢磨更多的问题,比如机房产生的热量多,为维持一定温度,不得不使用大功率空调,耗电多,能否实现“温控”,等机房外温度低于室内时,让空调停止工作而改用排风扇?
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等突发情况时,往往用人工布桩,能否装上一个机械手代替人,使布桩更科学、美观?
能否在高速路上装上“雨控”,当出现大雨、大雪等异常天气情况时,发出语音提醒司机行车安全?
……
许多新设想和方法,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试验阶段。
干这些工作,刘松荣乐此不疲。他说:通过勤思考、巧动手,实现节约成本,企业提升了效益,个人增加收入,为小家和大家带来双赢,何乐不为呢?
“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勤思考巧动手,就可以摆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恶性循环,让工作越来越轻松,效率越来越高,实现真正的节能降耗。”这个“80后”工程师,看来真的不一般。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