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4日讯 风车耸立山岗迎接着海风的吹拂,水轮深潜水道享受着海流的冲击,太阳能板整齐排放屋顶,沐浴着阳光……风力发电、海流能发电、光伏发电,在摘箬山岛上,这些绿色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将和可再生能源互补发电控制技术结合,打造科技岛绿色智能电网
一些偏远的岛上,每当夜幕降临,柴油发电机开始轰鸣,苦苦支撑着为岛上居民送上些许光亮。往往是夜还未深,柴油发电机已停止了喘息,岛上一片黑暗。
缺电、少电,制约着海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多次下海岛考察的浙江大学电气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韦巍教授对此印象深刻,“海洋电能的远距离传输存在着的巨大的困难以及高昂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偏远海岛的缺电少电,这却给我们的新能源研究提供了契机。 ”
如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日益短缺,能源问题与环境危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世界开始将视线转向了可再生新能源,并希望通过对其的开发利用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新能源在应用中受到来自其获取方式与成本等制约,在价格上很难与传统燃料竞争。也就是说,目前新能源要大规模取代传统发电手段尚有相当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能源想要寻求发展应该做到‘避实就虚’,率先应用于可再生能源特别富集地区,海岛就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2010年,韦巍和他的团队成功申报了科技项目《海岛可再生能源互补发电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而示范基地就选在了摘箬山岛。不久的将来,岛上将建起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海岛新能源混合互补发电示范系统,打造绿色智能电网。
用最科技、最环保方式提供动力
岛上海风强劲,四周海浪不绝,利用风能和海洋能发电,自然而然被考虑进去。在非阴雨天气,这里阳光充足,太阳能发电因此也成为选择之一……
2010年,登上摘箬山岛的韦巍被海岛丰富的风能、太阳能以及潮流能资源所吸引,考察还没有结束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图纸勾勒想法,“建筑的顶部可以铺设太阳能板;山上可以建设风力发电装置;大小水道可以建设潮流能发电装置……”
计划中,科研人员将重点研究开发适合海岛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技术的装置和系统,包括潮流能发电装置及多机组列阵发电技术、混合储能装置和调控调蓄技术以及海岛电网孤立运行和互补发电控制系统。
“这些研究的成果与已有的风·光发电与并网技术集成后,还将重点开展海岛风·光电站可调度技术及控制系统研发。 ”不久后的将来,摘箬山岛上将是一个怎样的景象,在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副主任谢英俊心中已如电影画面般被无数次放映,“海流能发电总装机300千瓦,风力发电3.4兆瓦,可调度光伏发电500千瓦,储能电池500千瓦/小时(峰值功率1兆瓦),超级电容储能峰值功率200千瓦。到那时,摘箬山岛上将建设总输出功率大于5兆瓦级海流能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等多能互补的海岛新能源混合互补发电示范系统。 ”
按照设计,建成后的海岛新能源混合互补发电示范系统,可满足孤岛独立发电和并网发电双重功能,能适合小容量可再生能源孤岛电力供给应用要求。
“不久之后,智能电网将会用最科技、最环保的方式为摘箬山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岛。 ”谢英俊说,不久的将来,摘箬山岛将建成集科研、示范、旅游、休闲、生态为一体的国际性海洋科技示范岛。
这座美丽海岛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除了保障摘箬山岛发展所需的能源供应,海岛新能源混合互补发电示范系统和研究基地最主要的功能,还是通过海岛多能源互补发电技术及新能源电站的示范运行,加快海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在示范应用的基础上形成实用规范,最终实现海岛新能源发电的推广应用。 ”在韦巍看来,海岛可再生能源互补发电控制技术结合不仅可以应用于远离大陆的海岛,在偏远山区、边疆的山寨、村庄、游牧部落;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孤立关键用电点,如移动基站、微波中继站等以及无电力供应或电力供应困难的军事前线基地、边防哨所都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总体来说,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具有战略意义,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望前景,韦巍充满自信,“摘箬山这座美丽的海岛,将因海岛新能源混合互补发电示范系统的建立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