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0日讯 “ZT(战拖)工作坊”,你听说过吗?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就有这么一个。近日,它开始招募第二期成员。消息一出后,就打来100多个咨询电话。
此前,之江学院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拖延的症状”。比如,在最后期限的凌晨赶作业;比如在作业间隙不断玩弄手机,忙刷“人人”或“微博”;还比如,衣服堆了一周才洗。
那么,存在这样的现象,是否就一定是拖延症呢?拖延症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治疗?
有拖延症的人一般自控能力较差
“偶尔的拖拉,是正常情况,没关系。”战拖工作坊辅导老师、国家心理咨询师何晓红说。但如果,“每做一件事就拖延,而且在拖延中有心理负担,感到痛苦和着急,那么,这就是拖延症了。”
不过,若你符合以上情况,也不用过于着急。因为,“拖延症不是严重的心理障碍,只是一个坏习惯。”
其实,拖延症产生的原因挺常见。最普遍的,便是惰性所致、自控能力差,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做。比如,有的人做作业途中,看电影、玩游戏。
厌恶情绪也是一个原因,即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但又不得不做,直到最后期限才草草完事。还有完美主义,不允许细节有瑕疵,一旦发现便全部推倒重来,而不是对细节处加以修改。这样,就导致整个计划延后。
用目标分解战胜“拖延症”
之江学院的“战拖工作坊”成立于去年10月,发起人建筑分院的辅导老师胡晓敏说,“建筑专业有大量的绘图,同学们经常有拖延熬夜的情形。所以,我就跟何晓红老师商量着成立一个工作坊,帮助同学治疗。”
每位学生在加入之初,心理老师与职业规划老师都会先期进行辅导,帮助确定目标,并进行分解。随后的“战拖”经历,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是坚持与相互鼓励。
学生手上有一本任务手册,上头细致地记录了每个阶段的任务,指导老师会定期做评价。而老师的手上,则有一本指导手册,记录下辅导学生的点滴。比如,“这周课程设计作品展,记得问问他准备情况”、“上周情况不错,按期完成预定任务”、“在一对一的辅导,老师用哈佛心理学的方法,给予学生鼓励,增添自信。学生也会感到,自己受人关注”……
另外,成员与老师还会定期一起讨论。每位成员讲诉自己任务执行中的经历,大家帮助其剖析原因:“团队作战,你身边有‘战友’,心理感受就会好。”
在新一期的培训中,何晓红准备带学生去做沙盘游戏,“大家可从游戏中认识到团队的接纳与包容,有助于积极情绪的营造。另外,同学们也能从中了解自己在团队中适合担当什么角色。”
- 杭州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创业剧 名导演免费加盟
- 大学女生淘宝巡逻 3天揪出200个骗子效率高
- 嘉兴:大学生踊跃加入“三捐”志愿者队伍
- 舟山:从大男孩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图)
- 困难人群免费学车名额扩大到101个 大学生也可报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