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鸿今年念初三,尚在幼儿时,妈妈就离开了这个家,是由奶奶一手拉扯大的。
母亲外出,至今未归。
去年,宁波余姚市教育局想帮扶一批贫困山区学生,让本市大岚镇小学上报学生资料,工作人员发现,好几个孩子在致贫原因一栏中,都写了这句话。
后经统计,共有13位小学生的母亲在他们尚在幼年时,就离开了他们——并非因为离异或者去世,而是熬不过生活的艰辛,最终选择了抛夫弃子外出。
目前究竟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当地政府部门并没有统计,但具体数据应远不止此。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群孩子?记者前几天上山,和他们一起待了两天。
外地来的新娘
生完孩子就跑了
大岚镇,地处宁波余姚四明山深山中。山高雾大,山路盘旋,从余姚城区进山,要一个小时车程,才能到镇上。
镇上唯一的一条小街,300多米长,两旁都是些陈旧老房子,为数不多的几家小饭店、旅馆沿街而列。尽管是周末,除了偶遇进山吃野味的游客,镇上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在山下工厂打工收入远比呆在山里采茶叶、挖竹笋挣的多得多。
离开小镇去丁家畈村,刚出镇子,看到一位老人坐在路边,她叫陈孝花,今年84岁。
老人早上7点从家里出发,走了3个小时到镇上取低保,却被告知钱还没打下来。老人最后从低保卡账户里仅剩的81元里取了70元,买了一袋米,家里快断粮了。
老人说,她有个孙子叫春蕾,6个月大的时候就由她带着,一手拉扯大,今年17岁,现在宁波打工。有一次他哭着在电话里说,外面太苦太苦。“我一把年纪了,不知道怎么才能帮上孙子。”
老人说,家里现在这么穷,都是因为当年那个从四川嫁过来的女人逃走了,她是春蕾的妈。
后来在电话里,春蕾告诉记者,他在余姚梁弄镇二职校读了半年,家里实在无力承担每月150元的生活费,就辍学了,现在宁波江北一家模具厂做学徒工,一天工作12小时,中午休息半小时,晚上就睡在厂里,没有周末。
村里人说,春蕾娘在孩子3个月大时外出打工,之后再没回来。
据记者了解,像春蕾这样的情况,在余姚山区不在少数,40多年前这里时兴从江苏苏北引进新娘,后来当地经济好了,新娘输出地又转向贵州、四川、湖北等地。
女人们到这里安家后,往往因为夫妻间年龄差距较大,或因生活艰辛,在生下孩子后选择偷偷离开。
用当地村民的话说,那时候山里实在太穷,有些女人就像母鸡下蛋一样,生完孩子就跑了。
这批孩子现在大多已读大学或参加工作,仍有部分正是读小学、初中的年纪。
12岁的伊娜
两周岁时妈妈离开
伊娜今年12岁,在大岚小学念四年级。她的爸爸朱冠军右腿残疾,在镇上开车载客。
记者跟朱冠军的交谈,是在他的汽车里。
“她妈妈在孩子两周岁的时候就跑了,现在想想都蛮难受的。”朱冠军说。
伊娜的妈妈叫尹以英,湖北恩施人,比朱冠军小两岁。那年他们经人介绍,认识一个月之后就登记结婚。
“那年夏天,7月31日的早上,我还在睡觉。孩子她妈去村口小溪洗衣服,这一出门便再也没有回来,只在小溪旁找到一桶没洗的衣服。村里有人说她跟着一个包工头走了。”朱冠军如今说起来,还有些气愤。
那时候朱冠军骑着电动三轮车,一个星期里,他天天骑到余姚、慈溪找老婆,天黑了再回到山上。
“明明知道人海茫茫,找个人如同大海捞针,我就是忍不住。”
“我记得很清楚,她走的前一天晚上,问我,黄道吉日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个好日子。后来我才知道,她走那天正好是个黄道吉日。”
后来几年,伊娜跟她爸往湖北写过几封信,但都没有回音。
“你们帮我找找,至少叫她把离婚手续跟我办了,然后各走各的。”
“当然如果她愿意回来也行,我觉得她是被人家花言巧语骗走了。现在我有钱了,我在市区买了房子。”
朱冠军说,伊娜长得就跟她妈一个样。“孩子对妈妈很冷漠,拒绝看妈妈的照片。”
记者跟伊娜交流时,女孩显得很拘谨,不停搓手。
问她知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
伊娜说,妈妈去美国留学了,一年回来一次。
伊娜始终不肯承认妈妈弃她而去,说妈妈去了美国留学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