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5日讯 2003年,公安部不再硬性规定大学生新生统一迁移户口。10年来,台州市临海、温岭、路桥、椒江、仙居等地相继开通“非转农”通道,至今有上万名大中专毕业生户口回到“农门”。那么,这些高学历的“回乡客”,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几何?
回农村,是无奈之举
还是无限商机?
“对于我来说,就是看到国家惠农政策,才决定回村创业的。”5月14日,黄岩区院桥镇后宅村种植大户章彬彬说。
他原先在事业单位上班,工作稳定,收入稳定。看到国家惠农扶持政策越来越好,他动了心。“只有尝试一下,才能验证回农村是否大有作为。”
2009年2月,他辞去工作,回农村承包了近500亩土地种植水稻。3年来,他在创业中学习种植技术,在学习中激发创业思路。他积极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实现机械化操作。承包地从开始的500亩增加到目前的6000余亩,种植范围从黄岩延伸到安徽等地。“政府的惠农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实践证明,种地大有可为。”回顾3年的种田经历,章彬彬这样总结说。
当问及是否还有考公务员或进机关上班的打算时,章彬彬果断回答:“没想过,就当农民了。”
与章彬彬不同的是,许多大学生村官“水土不服”,难有作为。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明确表示基层工作是暂时的,考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是目的。
“说实话,我们刚出社会,没资金、没技术、没人脉、没渠道,想在农村创业?难。年轻人在农村工作,老百姓也不太信任。”在与一些考上公务员的原大学生村官接触后,他们给出了这样的理由。相比农村,他们更喜欢在办公室上班。
在团市委提供的台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情况的材料中,介绍了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及其进展。记者对这些项目进行回访,发现有些项目要么无疾而终,要么没有起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村官考上公务员或考进事业单位,抑或有更好的出路,导致项目没有领头人。
临海市小芝镇原大学生村官小虞,曾尝试依托南丰坑野兔养殖场这个实体,利用野兔粪便喂蝇蛆,用蝇蛆喂石蛙,实现生态立体养殖。如果养殖技术过关,再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户养殖,实现助农致富。
后来,小虞考上了公务员,走了。这个项目也搁浅了。记者就此致电南丰坑野兔养殖场负责人杨善标。他表示,石蛙很适合本地养殖,但是资金投入多,回收周期长,这个项目最终没搞起来。在采访中,记者问及“借智”对野兔养殖和销售有多大影响时,杨善标意味深长地说:“技术、销售主要还是靠自己。”
“非转农”,是促进创业还是“瓜分”村民利益?
“说白了,户口‘非转农’,无非是多享受一份收益。如果没有机关单位正式编制,把户口挂靠在外面,既没实惠,也没多少意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明白居民户口已经过了“香饽饽”的年代。
户籍迁回农村,不但可以保障分到宅基地,还可以享受集体收入分配、农民补贴等利益。“而且,户口迁回农村,并不影响我在城里工作。”何新大学毕业后,在椒江找到工作,虽然不是机关单位,但收入还不错。户口迁回村里后,不但可以享受到一间市价10多万元的宅基地,而且每年还有几万元村集体收入分红。
针对大中专毕业生“非转农”,有些村反对意见很大,认为他们“瓜分”村集体“蛋糕”。前不久,黄岩区发文通知,符合相关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在2012年年底前提出“非转农”申请,可回原籍农村落户。这项政策,引起了一些村及村民的反感。“有些村子愿意给落户,但不愿分给相应的利益。”黄岩公安部门人员介绍。
在仙居,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团仙居县委副书记顾争勇一直关注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问题。他谈到,纯农业村对大学毕业生“非转农”意见不大,而在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达村,给“非转农”大学毕业生设置的回村门槛很高。“有些村规定,只有全体村民签字同意,回村大学生才能享受普通村民待遇。”
“大学生户口迁回村子,完全是奔‘好处’而来,并不是为村子发展而来。”记者走访城区周边一些经济较发达村,村民对“非转农”话题仍然很敏感。“既然户口已经迁出去了,人又在外面工作,就没有迁回的必要。”但是,绝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认为,自己本来就是村子里的人,大学毕业后,户口迁回原籍天经地义。
实际上,建设新农村,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许多大中专毕业生也想在农村有一番作为。但是,如何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有着丰富的种养殖技术和经验,大中专毕业生有着开阔的眼界和较丰富的科学知识,两者取长补短,相信更容易创造出一片新天地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