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市区一快递公司正在装卸邮件。
浙江在线05月16日讯 5月1日起,《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国标中最受关注的是快件签收和收件验视一项,市民无论收、寄快件都要先过一道验视关。也就是说,市民寄快件时,快递员经查验后才会收件,如果顾客拒绝验视,快递员可以拒绝收件;市民收快件时,要对外包装先行验视,外包装完好方能签收。
《快递服务》新国标实施已过半月,记者调查发现,上述规定在现实中遭遇执行难,不仅执行起来大打折扣,消费者和快递企业对此也反应冷淡。
先签后验
还是先验后签?
先签后验还是先验后签,这一直是快递行业引发争议的焦点。原先验收快件时,快递公司和消费者对此理解不同。消费者认为,只有打开快件,确认内件完好无损后才能签字,应该先验后签。而快递公司则认为,快递企业只负责寄递,应该先签后验。由于双方观点不一,由此经常导致消费者和快递员在投递环节发生争执。
到底是先验后签还是先签后验,《快递服务》新国标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快递公司快递员将快件交给收件人时,应告知收件人当面验收快件,对普通快件,收件人应先签后验;如果外包装有明显破损,可要求开包验货,检验内件合格后再签收;快递服务组织与寄件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快递服务》新国标同时还规定,快递公司应当场验视内件,即用户交寄信件,必要时快递企业可要求用户开拆,但不应检查信件内容;用户如果对交寄信件以外的快件拒绝验视,快递企业可不予收寄。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快递服务》新国标已经实施半月有余,但不少消费者甚至快递员并不知晓《快递服务》新国标,快递员也未履行告知义务,市民收快件时普遍遭遇先签字后验货的现象。
市区某快递公司快递员小孙说,他一天起早摸黑送件收件的数量大概在200件左右,如果每送一件快件客户都要先验后签,一天之内能够送完现在工作量的一半就算不错了。
市民陆小姐称,她并没有发现现在收寄快件时有什么变化,收件时她本想验货,但快递员催着签收;去寄快件时,快递员并没有要求开包验视就把东西收下了。
寄件开包验视
为何难落实?
记者拨打市区圆通、申通、中通、韵达等多家快递公司客服电话,询问打包好的快件是否仍需打开验视,各家快递公司的回复不尽相同,有的称只要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就行,有的则称必须打开“验明正身”。
市区中通速递公司负责人薛先生告诉记者,对于来寄快件的陌生人,他们一般都要看一看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检查一下是否有违禁品;对于熟客,一般知道对方寄的是什么东西就可以,平时很少打开检查。“快递员不是专业人员,识别复杂危险品爆炸物的能力有限,再说快递员收件要是一件件开包验视后再打包,这生意还怎么做?”市区另一家快递公司对新国标规定表示不满。
不仅快递公司,消费者也觉得“有难处”。市区淘宝卖家陈女士无奈表示,她每天都要批量发货,对一些易损件,给快递公司送件前,自己一般都会将货物打包好,并在外包装上贴上快递面单,方便快递员上门收件;如果收件时必须验视内件,快递公司和她两方面都会增加许多工作量。
记者了解到,多数快递公司受人手、场地、设备限制,加上作业时间紧,如果完全按照标准执行确实存在难度。按照新国标的规定流程操作,每一件包裹都要验货,快递公司工作效率将大大下降。如果要提高效率就得增加人手,这势必会带来成本上升,从而带动快递价格上涨。对本身面临同行竞争压力的快递企业来说,新国标带来效率上的损失难以承受,执行力度打折扣也是意料之中。
快递业监管
仍缺乏规范
《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后,原《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同时废止。
新国标虽然由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但这只是一个推荐性国标,并不具备强制性。在《快递服务》新国标中,对违规行为并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落实新国标,目前只能依靠快递企业自律。
有业内人士建议,应尽快出台快递服务相关执行细则,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确保快递服务监管有法可依。
业内人士指出,快递业中屡屡出现的快递变慢递、受损投诉无门等乱象,源头在于快递行业的管理监督缺乏规范:一方面,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赋予哪个部门具体的行政管理权;另一方面,零散的法律规范又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制度规范滞后,导致了整个行业混乱,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记者从市邮政局了解到,金华市目前尚未成立快递行业监管部门,市民在快递服务中遇到问题,可向快递公司和工商部门投诉,也可向省邮政管理局申诉。
市工商局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工作人员提醒:作为消费者,应提高自身消费维权意识,比如寄快件时,面单“内件品名”一栏一定要详细填写,否则可能因证据不足而影响维权;如果签收后发现内件破损或被掉包,可向快递公司投诉维权,大型快递公司一般都具备一定的追溯能力;发现快递企业违规操作,或对快递公司处理结果不满时,可向国家邮政局或省邮政管理局官方网站申诉或走司法程序维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