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05月18日讯 “××学校坑爹教育方式,这种日子你自己怎么不过过看……”伴随着这样一句话,配合一张照片,前两天由嘉兴市一名高一学子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到14日中午,该微博被转发了90多次,先后有30多名网友在这条微博下评论。可能是记者的采访,让这名微博博主感觉自己所发的内容过于偏激,14日晚上,该微博已经删除。虽然微博删除了,但是这条微博引发孩子和师长之间因观念冲突而“斗智斗勇”的话题,显然还在继续。
家长会后,班主任给出11条建议
这名发微博的学生是嘉兴市一所省一级重点高中的高一学生。5月6日那天,学校召开了家长会,其中,高一(14)班的班主任老师向每名家长下发了一张印有11条建议的书面表格。这份书面表格还写上了班主任自己的手机号码,然后逐条向家长们解释并建议,其中有:收回房间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书报刊物,特别是一些非主流的小说;孩子房间里不要放电视机,星期六或星期天保证有一个家长能在家监督小孩的学习;收回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孩子房间内最好不要有电话;孩子的房间门家长要能打开,抽屉也要能打开,但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电脑最好不要有,建议停掉宽带,如果孩子的网瘾很大,家长一定要控制好,一周上网不要超过2个小时;全心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让家成为孩子的避风港,在适度的压力下多鼓励,少一点啰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有情况及时和班主任沟通;生活费家中只能由一个大人给,买衣服和鞋子的钱、生活费与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现挂钩,让孩子切实感受到学习就是为了生活更美好……
网友意见分三派:质疑、赞成、理解
班主任可谓用心良苦,可是一些孩子和家长不这么想。5月6日当天,有家长回家把这份书面表格给孩子看了,就有孩子把这些建议拍了照片发到自己的微博上。一个星期的时间,有90多名网友转发了这条微博,有30多名网友发表了评论。
评论里的观点分为三派,一派是支持这名发微博的学生,并对班主任的建议表示质疑。网友“Zhang喆Yi”说:“教学质量只用成绩来衡量,成绩的背后如果是这样的,孩子和家长真的是太可怜了,这样的教育方式,谈何素质教育?”网友“漂亮朱珠”说:“告诫自己绝不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一派是赞同班主任做法。网友“岁月如烟的围脖”说:“学校做得很好啊,现在只有靠分数来说话。”网友“田百忙”说:“我觉得这样做总比放纵要好,我赞成。”
还有一派认为班主任也是无可奈何,“板子”不应该打在班主任身上。网友“陈渊律师at海盐律师网”说:“应试教育的产物,体制在这儿,老师也无奈啊!”网友“王立律师”说:“培养出来的孩子脱离时代,只是台考试机器。当然,不怪老师,是落后的体制造成的。”
家长、专家肯定班主任的好心
网友意见分三派,那么家长们的观点如何?
记者5月17日采访到了这所高中学校的一名家长。这名家长是该校一名高二男生的父亲,本身也从事教育工作。他评价说,这名班主任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也很细心负责。这些建议里的大多数是可取的,因为家长们本身工作忙,平日里如果不注意就会忽略一些孩子成长中的细节,而班主任给的这些建议很具体,操作性和针对性都很强。
他觉得有的学生和家长对建议反应有点过激,可能是对其中一些个别的建议有意见,比如一些事关孩子个人隐私的部分内容。但他认为,班主任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这些建议是给每位学生和家长参考的,学生和家长觉得对就照做,不对就忽略,不必如此发微博骂老师。
嘉兴市青少年心理与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主任沈小平在阅读了班主任的建议后,也认为老师的出发点很好,对教育的积极探索尤其值得肯定,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这名班主任正是在做这样的努力尝试。
沈小平说,班主任的建议里有一些很好的内容,如提醒家长对孩子心理情感的疏导,积极为孩子做好后勤服务,有些建议也提得较具体,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课外兴趣和个性差异,如要求把和学习无关的书报刊物都收回,一方面,很难分清和学习有关还是无关,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关心时事,有些孩子喜欢文学,爱把这类书放在床前书案边,如果一概收回,难免会引起孩子不满。她认为,老师向家长提建议时,可以把存在共性的问题提出来,而对一些个别的现象,如出现学生课程学习与课外书刊阅读时间本末倒置的现象,可以私下和家长交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针对性地给出家庭教育的辅导建议,这样,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更容易接受些,也有利于形成家校协同的教育合力。
班主任很委屈:“我的探索是不是失败了?”
“我想过会有家长或老师对我的建议有意见,但没想到会发到微博上去,我的探索是不是失败了……”5月17日下午,记者采访了这条微博里提到的班主任老师。
这名教龄11年的男老师语气里掩饰不住伤心和委屈,他说:“我知道现在的孩子要民主,家长们疼爱孩子,所以我提出这些建议会有一些家长和孩子反对,但为了能和家长一起把孩子引导教育好,我还是决定把它发给家长们。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在成长环境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孩子面临着更多诱惑,而受到家长的宠爱也更多。很多家长想要给孩子民主,可是究竟什么才是对孩子的‘民主’,一些家长还没有搞清楚。”
他还说,教育不等于教学,“希望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关注他们的心理情感,而且这些都只是建议,并不是学校的制度要求强制执行的。”
孩子和师长“斗智斗勇”的故事不少
采访中,多名家长对11条建议中的“孩子房间里不要放电视机、对孩子上网时间要控制”等建议,表示非常赞同。由此,记者也听到了不少孩子为自己这些“可能影响学习”的爱好而和家长“斗智斗勇”的故事。
一名孩子在嘉兴一中实验学校读初二的父亲对记者说:“你不知道吗?听说现在的家长每次出门都会带走家里的两样东西——一个是机顶盒,不让孩子看电视;一个是路由器,不让孩子上网。”这名父亲从事电脑技术工作,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也“技术了得”,“我以前每次出门都给电脑设置了密码,可是经常很快就会被破译。后来没办法,我就和她说好,平日不能上网,双休日给她1个小时的上网时间。结果你猜怎么样?她利用这1个小时的上网时间偷偷下载一些软件和游戏,我后来才发现我把路由器带走后,她仍然可以把电脑玩得不亦乐乎。好在她成绩还可以,目前也算是相安无事。”
一名女儿今年读高三的父亲告诉记者:“我女儿读小学、初中时也是超迷电视,但也不敢当面违抗。每次一听我回家的开门声就赶紧把电视机关了,我发现她神色慌张,就去摸一下电视机的背面,果然还烫着,就批评了她。后来有一次我回家,看到女儿手里拿着一块湿毛巾,正奇怪她的举动,经过几次观察终于明白了,原来女儿听到我的开门声后,就赶紧把湿毛巾贴到电视机背面‘紧急降温’……”
无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还是本世纪初出生的孩子,每一代孩子和师长“斗智斗勇”的故事从来没有间断过,不同的是故事的版本,相同的是背后直击的同一个课题“孩子的教育与成长”。
- 竞争的激烈和优质的需求 民办教育的春天来了吗?
- 咳嗽小孩误打破伤风针 家长忧心:会不会有副作用
- 音乐轻点,高三学生还剩20天就要高考了
- 他们为何放弃中考去留学 记者寻访三个学生案例
- 全国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会议日前在杭州举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