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阿克苏5月18日讯(通讯员 黄胜利)“支援库车就是发展宁波。”宁波市积极创新援疆模式,项目援建、产业援疆、智力援助互不偏颇、齐头并进,把宁波优势与库车实际结合起来,把对口援疆工作当做宁波自己的事情,办实办好,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宁波特色的援疆工作新路子。
项目援建:以“10+6”模式实现“单项作战”到“组合推进”
宁波市援疆指挥部以“10+6”援建模式为抓手,即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启动“六大基地”,将单纯以项目建设为主“单项作战”的援疆模式,向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组合推进方式转变。
2011年,宁波市共安排援疆资金2.28亿元,其中用于安居富民工程建设2127万元;1000万元用于帮助库车县1万户农牧民购进羊29226只、牛438头;6400万元用于建设库车宁波“双语”教师培训中心;2428万元用于建设3家卫生院及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20万元用于为库车县12个偏远乡(镇、场)的1053户无电农牧民安装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民生工程占到项目总投资的74%。
产业援疆:以“3个3”模式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宁波产业援疆工作以“3个3”模式培育和发展产业,这已成为宁波对口支援的亮点和特色,即通过实施优势资源转化、物流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链延伸等三大战略,搭建交流、信息、流通三大平台,为企业提供三项服务,积极开展产业规划和行业对接。截止到2012年3月底,宁波产业援疆已签订投资合作协议15个,合计总投资355.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258亿元。
智力援助:以“2+X”模式实现“授之与鱼”到“授之与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宁波市指挥部指挥长罗思维说,我们以实施统筹性智力援助和自主性智力援助项目为主,以部门牵头开展短期智力援助活动为辅,实行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增强了受援地“造血”功能,这就是“2+X”模式。一年多来,安排近3000万元资金,积极创造条件,选派各类干部人才赴宁波挂职锻炼、分批轮训、集中培训、岗位进修和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展培训领域,为各项事业发展培养大批急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