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腰
抬腿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伤科的常见病之一,约1/5的腰腿痛病人都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发病人群从十几岁到几十岁都有。“早在十几年前,就诊的以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为主,那是由机体衰老,骨骼、肌肉退化引起的,属于退行性改变;这几年来,差不多每次门诊都能碰到二三十岁、年纪轻轻就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除极少数与外伤有关,绝大多数是因长期不良姿态、固定姿态时间过久造成的。”省级名中医、省中医院骨伤科潘子毅教授说。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问题,重在预防。如何预防?潘教授根据亲身经历,琢磨出了三个简单实用的小动作——挺腰、抬腿、倒走。
这套动作,他已坚持了三四十年。如今,年近七旬的他,依然腰背挺拔,步态稳健,一天连做三个手术,有时一个手术要三四个钟头,他都能坚持下来,而且不用护腰带,科室里许多三四十岁的年轻医生都自叹不如。
三十多岁时曾因腰酸背痛戴过护腰带
回想起当初琢磨这套小动作的情景,潘教授特别有感触。那时,他大约三十多岁,和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一样,从不在意自己的坐姿、站姿,以及走路的姿势,再加上工作忙、手术多,一个姿势一摆就是个把小时。下班后,也很少锻炼,反而经常需要继续伏案工作。渐渐地,他发现自己时不时会腰酸背痛,坐久了、站久了都会酸痛,甚至有段时间,他每次做手术时,需要戴上护腰带才行,要不然,一个三四个小时的手术下来,第二天,走路都会吃力。
“人坐着的时候,腰椎承受的力量是站着的2倍,若身体再向前倾斜、背部弯曲的话,腰椎的负重就更大了,所以,要先改掉久坐不动的毛病。”潘教授说。于是,他每次坐超过45分钟,就会站起来活动活动。看门诊时,他也会找各种机会站起来走走。每次坐下时,他会刻意提醒自己尽量挺直腰背,不弯腰驼背。走路、站立时也是如此,尽量挺直腰背。
一开始,他也不喜欢这种“标准”坐姿、站姿,但“每天坚持、坚持,也就习惯了。”潘教授笑着说,习惯后,他还发现,“标准”坐姿、站姿,以及走路的姿势,让他看上去更精神了。
每天早晚挺腰60下抬腿100下
除了坚持正确的坐姿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锻炼腰背肌肉。潘教授说:“腰背部肌肉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强壮的腰背部肌肉,就像给腰椎撑起了一顶强有力的保护伞,有助于维持及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预防急慢性腰部损伤和腰痛的发生。”为此,他开始琢磨锻炼腰背部肌肉的方法。
游泳、跳舞是锻炼腰背肌肉较好的运动项目,但潘教授没有那么多时间,便想着有没有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和时间限制,最好在家里就能完成的活动。于是,就有了挺腰、抬腿这两个在床上就能完成的动作。动作很简单,大致如下——
挺腰:平躺在床上,取仰卧位,弯曲双膝,双手屈肘平放在身体两侧,缓慢将腰部、臀部抬高,并挺胸,上身用肩膀、头部支撑,下身用双脚支撑,抬到最高处后缓慢放下,反复练习60下。
抬腿:平躺在床上,取仰卧位,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双腿微微打开与肩同宽,缓慢抬起,慢慢抬至90°再缓慢放下,反复练习100下。
“两个动作,建议早晚各做一次,动作不难,贵在坚持,可以安排在早上起床时,晚上睡觉前。”潘教授说,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做这两个动作,已经坚持三四十年了。坚持了大概三个月后,他明显感觉到腰背不再像以前那么酸痛了,发作的频率也降低了,大概半年后,他上手术台时,就不用戴护腰带了,直到现在,他的腰椎一直很好。
潘教授还把这套动作推荐给患者,尤其是那些轻微的腰椎间盘突出但还不需要手术的人。实践证明,坚持练习这两个动作,不仅能够锻炼腰背肌肉,对于轻微的腰椎间盘突出有恢复作用。
不过,在锻炼时有几点要注意:每次锻炼次数和强度一定要因人而异,要循序渐进,每天可逐渐增加锻炼量。潘教授说,他刚开始时,挺腰只能做二三十下,抬腿也抬不到90°,是慢慢练出来的。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不适、发僵等,应适当减少锻炼的次数和高度,以免加重症状;锻炼时动作要缓慢,不要突然用力过猛,以防因锻炼腰肌而扭了腰;如果已经有腰部酸痛、发僵、不适等症状,即急性发作期,应停止或减少腰背肌肉锻炼,否则,可能使原有症状加重。
在家倒走15到30分钟
倒走是潘教授锻炼腰背肌肉的另一个方法。“人在倒走时,腰背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可使腰部血液循环得以较好改善,有助于腰部组织新陈代谢的提高,在―定程度上起到较好的锻炼腰背肌肉的作用。”他说,倒走也是一个可以不受场地限制,不需要专业训练的活动。他经常在家里客厅里倒走,有时是晚饭后,有时是睡觉前,每次15到30分钟。如果在室外,他提醒要选择平坦、无障碍物的地方,以免摔倒;走的时候尽可能抬头挺胸,步伐不能太大、太快。
据都市快报 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于伟 制图 李本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