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杭州湖墅南路沈塘桥附近,老房子维元弄1号外立面上,蓝色的天,黄色的海,一头长发的美人鱼姑娘展现出美丽背影……
这幅名叫《忐·忑》的立体墙绘,立马被市民用相机拍下来,放到微博上引起轰动。
单调的墙面也能如此美妙。
1990年9月,来自21个国家的100多名艺术家为了和平的名义,在柏林东火车站至奥伯鲍姆桥之间的柏林墙上,挥毫而作。
这也算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画廊。它色彩斑斓,或写实,或抽象,把一段历史揣进衣兜,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
一面简单墙体,也是一个传播载体,同样,也能输出我们的价值观。
昨天“我们的价值观——户外墙杂志”第二届城市户外文化传播与发展再思考研讨会,就专门针对墙杂志如何为文化建设服务,体现我们的价值观提出路径。
这里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户外墙杂志”?
它是指通过对城乡街道、社区等各种永久或非永久性的闲置墙体,进行设计、包装,使其成为一种类似于书面杂志功能的媒介,定期或不定期地去传递和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与精神、文化商业信息并形成景观效果,从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提升居民文化素养。
它,一下子,就解决了城市闲置立面的美化问题及其商业价值。
这也是由树人大学艺术学院与大可墙绘联合成立的国内首个专门的墙文化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
“如果要看一座城市的内涵,大可以随处看看,打量打量这座城市的墙体。”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宋林飞说,墙文化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正是现在杭州政府着力打造的十大产业之一。因此,更要将城市文化发展放在重要地位上,得到社会支持和政策支持。
在第三届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上,《杭州》杂志社总编辑林乃炼说,“城市文化墙,不仅能很好地解决原先存在的一些牛皮癣、小广告等不良现象,对杭州街头环境的提升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在大可城际户外传媒执行董事王奇看来,户外墙杂志是可以做精做强,并且存在良好社会发展基础的文化项目,将成为杭州继动漫产业、影视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文化产业新增长极。“因为围墙艺术本来就是一种民间艺术,一种百姓艺术,也就应该更多让百姓参与其中,丰富其表现形式和内容。”
一面墙,就是一个传播载体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