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哺育了半个浙江省,钱塘江的源头在衢州。2010年,在衢州边界,检测所有流出衢州的河水,100%达到饮用水标准。图为在开化县城拍摄的生态人居。
浙江在线06月06日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省率先面临“成长中的烦恼”——资源能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率先集中暴露出来。但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完成了从单一的生态环境建设到综合的绿色浙江建设的转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进一步完成了从综合的绿色浙江建设到文明高度的生态浙江建设的转型。在浙江,保护环境成为共识,生态已然成为一种生产力。
他的见证
2007年,临安太湖源镇白沙村,因为生态环境好,风景优美,吸引了姚明夫妇来此拍摄婚纱照。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也因此名声大噪。
吕建忠就住在这里,在白沙村的村道上,停着一辆小货车。车子是吕建忠刚买的,回想起以前一穷二白的日子,对现在的生活他很满意。
打从爷爷那一辈开始,吕建忠一家四代人都居住在白沙村。
1983年,村里把全村95%的山林都承包到户,建立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林业经营体制。
那年,吕建忠21岁,回想起那一年,他说:“砍树,砍树,全村人都在砍树。”
由于过量采伐,大批天然林被破坏,地质灾害频发,村里损失惨重。吕建忠也在扛树下山的路上受了伤,光是医疗费,就花去了2万多元。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可以持续发展,白沙村改变了光砍不种的陋习,开始走上增加投入、发展非木质产业的新路子。当时政府出台了政策,鼓励村民建设生态工业林,并给予每亩17元的补助。这样,每户村民每年都多了上千元的收入,自然就不再砍树了。
渐渐恢复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爱好旅游的都市人,村里决定发展生态旅游。村民办起了具备餐饮、住宿功能的“农家乐”。1998年,白沙村还引入企业投资,建成了太湖源生态旅游区。
吕建忠因为拆迁,也盖起了新房,开起了“农家乐”,日子越来越好过。这两年,他干脆把农家乐承包给了别人,一年拿着“固定收入”,自家又建起了4层楼的洋房。
如今,和所有村民一样,昔日的砍树人吕建忠,成为这片生态林的保护者。
他的背后
吕建忠身份的转变,折射出浙江在生态领域的辉煌成绩。
实施产业生态化战略,促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倡导绿色消费,促进消费方式根本转变;实施资源节约化战略,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施生态经济化战略,促进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9年浙江省创设了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生态日,决定每年6月30日为浙江生态日。浙江也是全国首个出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省份。无论是生态公益林建设,还是水源保护区保护,均体现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基本精神,完成了生态保护从无偿到有偿的历史性变革。2007至2011年,省财政累计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资金达51亿元。
●浙江通过实施资源节约化战略,资源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浙江单位GDP能耗从2006年的0.878吨标准煤下降到2011年的0.695吨标准煤,五年累计下降了20%以上。“十一五”以来,累计实施了760个循环经济项目,441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发展了477家工业绿色企业,培育了3846个农业绿色产品。
●作为国家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试点省份,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浙江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等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全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金额累计突破13亿元,排污权质押贷款9.6亿元。
●经过五年的艰苦探索和大胆实践,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据《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2011)》,浙江省位居各省份生态文明指数排行榜第3名。
他们的愿景
刘树生
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
“现在荷兰等欧洲国家通过利用生物防治已经大大降低了化学农药的用量,但我国农业种植中化学农药使用太多了。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8%,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超过了全球的三分之一,所以,我国降低农药用量的空间很大。希望党委政府、科研、企业、农业推广等各方面一起努力,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把化学农药用量大大降下来,这是我的最大愿望。”
徐虹
太湖源镇白沙村大学生村官
团支部书记
“我希望相关部门今后能够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力度,提高补偿标准,尤其是对水资源、森林资源的补偿。同时,作为太湖源头的水资源保护地,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力度。”
陈卓
阿里巴巴社会责任部员工
“让人人都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来,让我们的生命之源更加清澈,让生态环境更加丰富多样。希望政府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管理和监控,树立区域治理的理念,省级联动、市级联动,共同治污发展绿色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