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2日讯 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紧张的高考之后,他们都“解放”了。这也意味着,学生将面临着一个真正通向自我,独立于老师和家长怀抱之外的开始。对于家长们来说,从关注孩子学业转向孩子的人生,这又是一个开始。高考期间,记者走访多个考场,倾听不同层面、不同中学、中职学生家长对孩子成长之路的回首和对今后的期盼。
聊专业的选择:
家长很民主很无奈很现实
温州二中黄龙校区门口,集聚着一群来自该校农村班的家长们。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考上一本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期待的是能考上重点学校,选个好的专业。“孩子该读什么专业,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言语间,他们透露着这么一个信息:孩子只有成绩好了,才有话语权,对未来,才能更有主动性。
“尊重孩子兴趣,也会尽量说服孩子。”
来自该校的考生家长吴先生说,一直都关注一本院校的排名、专业情况。陈先生说:“因为家里人基本在教育这条线,所以希望孩子也能持教鞭。但是,孩子对教书不感兴趣。首先尽量尊重孩子的兴趣,也会尽量去说服孩子。”
“考大学就是找工作,就业是考虑重点。”
在谈起孩子专业的选择时,同样来自温州二中的学生家长刘女士表示,孩子其实已经通过了武汉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但是,孩子不愿意去,我们也没强迫,让孩子自己决定。”在专业上,刘女士更中意孩子读金融专业,而孩子却倾向于搞科研类的。刘女士觉得科研类专业太难读,而且就业面不广。至于金融专业,刘女士表示更多的还是考虑就业问题,就业面更广,待遇更好。谈话中,与刘女士持相同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毕竟上大学就是为了好找工作,专业选择自然也要依据就业情况。”
聊学业的成败:
家长很迷茫很焦虑很心疼
在温州实验学校的广场路校区的考场,大部分学生来自中职学校。在校门口,一位家长见记者走来走去,一副焦虑的样子,她把记者当成考生家长安慰起记者来。“不用着急,也就是过过场。”因为她的话音过于响亮,引起在场不少家长的关注,家长们就围拢过来聊开了。他们更多的是对自己在孩子学习期间没有尽责而透露着愧疚的心态。
“怪自己,当时就顾自己做生意”
“我女儿中考成绩差了10多分,本来可以在本地读高中的,孩子不愿意,自己跑到温州职校报的名,读职校是还可以,但是专业没有选好,女孩子读计算机专业明显落后于班级的同学,也怪自己,当时就顾自己做生意。”对孩子的未来有没有打算,来自永嘉的张女士说:“考不上也没办法,孩子现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说要到杭州或宁波去找工作,我们也随她。以前没管她,现在更加管不了了。”
“孩子说是用电脑查资料,其实都在聊天。”
李先生的儿子是个“游戏迷”,高考前为了不给他负担,家长允许他每天玩一小时游戏。李先生评价自己的孩子是“静不下心,专注度不够”。“本来高二的时候,成绩已经追到了班级前2名,但是没有保持住,几次模拟考也就过中等分数线。”李先生将孩子成绩不稳定归结为电脑。同样,来自温州八中的吴姓家长也表示同感,她说,“我不懂电脑,孩子说是用电脑查资料我也就相信了,但电脑总是发出咚咚咚的声音,我就知道他又在那里聊天了。”
“孩子老说自己要疯掉了,人都疯了读书还有什么用?”
“现在学习也实在太累了,高三这一年,孩子几乎没有睡到自然醒。每天晚上12点后才上床,早上7点不到就起床了,一天的睡眠时间只有6个小时。”不愿透露孩子情况的陈女士很无奈地说,“孩子成绩不好,给他报辅导班还不去,而且孩子经常抱怨自己要读疯了,读疯了还学什么,那就不读了。”和很多有高考生的家长一样,高三这年是家里最紧张的日子。为了孩子能安心学习,陈女士请了半年的假,在孩子就读的学校附近租了房子。
聊未来之路:
家长很牵挂很实在很淡定
温州第二十一中考点的考生来自4所不同学校。因为天气太热,该校校外食堂成了不少家长聚集地,避开炙热的太阳,他们聊得更欢,话题也更深些。
“孩子挑食,希望孩子留在温州上大学,方便照顾,然后找个本地人嫁了。”
7日下午,在温州二十二中考场,离考试时间还有近两个小时,学生们陆续到达考点。一辆车上下来一对母女,孩子挽着妈妈的手站了一会儿后,步入考场。妈妈陈女士目送孩子进入校门后,极其不安地徘徊着。陈女士说,“平时女儿就挑食,这几天临近考试胃口就更差了,所以,如果上大学,我们希望她就在温州读,学校无所谓,这样方便照顾。”对于孩子的未来,陈女士认为,女孩子找个安心的工作,嫁人才是最重要的。“毕业时就24岁了,如果到了二十六七岁没有找到合适的,就要被看成剩女了,如果在外地读大学可能会留在外面,或嫁给外地人,我们不能接受,在这点上,我们和孩子达成共识。”
“文凭不是唯一,主要是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
常年在广州做生意的永嘉胡先生有一双年龄仅差一岁的儿女,两个孩子今年同时参加高考。胡先生说,“儿子成绩好一些,女儿成绩差一些,但是,我一直和孩子们说,考上一本和考上清华大学是一样的,成绩不是很重要,能力才是关键。”因为儿子早一年读书,和同学年龄基本相差一两岁。“孩子上到初二,身心发育明显跟不上步伐,那段时间孩子显得很孤单,而且还格格不入。”胡先生对提早让孩子上学这件事很内疚。
“我儿子憧憬的生活状态是,在二线城市做一些科研工作,过上一种安定的生活,父母有能力的话给他提供七八十平方米的房子,如果离单位近,就骑着自行车上班。如果居住地方离单位远,就买辆小车。”胡先生:“我真是不能理解,现在的孩子没有我们年轻时的冲劲,他们竟然这么现实,这么沉闷,完全没有我们年轻时候的活力。”
对于孩子憧憬的生活,胡先生显然不能接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还干什么。”对孩子的未来,胡先生有着自己的打算。他说,“不管考上什么学校,先让孩子在国内读2年的大学,然后,再到国外去留学一年,拿不拿文凭无所谓,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回来后可以自己发展或接上我的班。”
“平平安安就好了,不要大富大贵什么的,健康快乐就行。”和胡先生相反的是,戚女士认为孩子平平安安、健康快乐的过就是最好的,没有太多的打算。采访中,有着这样心态的家长占了大多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