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 食墨客
浙江在线06月19日讯 上周,杭州媒体关于“蜱虫致人重病”的报道一时间引起众人关注。据报道,30岁的吉先生被蜱虫咬伤后险些丢了性命,而其母亲今年5月中旬上山干活时曾被蜱虫咬伤,后不幸不治身亡。
记者从嘉兴几家医院了解到,近来医院没有接诊到被蜱虫咬伤的患者,但接诊了很多被其他虫类咬伤的患者,虫类以螨虫居多。
夏季是虫类的活跃期。人在睡觉时,散步时,或不经意间与这些“小东西”来次“亲密接触”,往往都会给自己惹上不小的麻烦。
刚换凉席身上起包
天气越来越热,不少市民家中已铺上了凉席。前几天,市民王先生用冷水将凉席擦拭了一遍后就铺上了床。睡了两晚后,王先生身上突然冒出了几个如蚕豆般大小的红包,而且非常痒。擦了一些消炎止痒的软膏后,症状没有完全消除。
王先生非常纳闷,这瘙痒难止的红包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一上医院检查,原来是螨虫性皮炎。记者从嘉兴几家医院了解到,患上螨虫性皮炎的,不止王先生一人。
据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殷文浩介绍,螨虫咬人后会将腺体分泌物注入人体皮肤,容易引起人体皮肤的过敏反应。螨虫性皮炎多发于人体颈、胸腹、背及四肢皮肤,表现出水肿性鲜红色斑疹并奇痒难忍的症状。
殷文浩说,若出现螨虫性皮炎,首先应找出螨虫的“藏身之处”。螨虫怕光照、怕干燥、怕高温,喜阴暗潮湿,因此市民要保持居室卫生、通风、干燥,同时也要注意个人生活卫生,如勤洗澡勤换衣,多晒一晒被褥衣物等。
“新买的或放了很久的凉席一定要用开水烫洗或喷洒杀虫剂,再放置太阳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为图省事,光用冷水擦拭,是不能杀除螨虫的。另外,宠物身上也容易寄生螨虫,也要经常杀菌。”殷文浩说。
夜晚散步也要防虫
除了被螨虫咬伤,嘉兴几家医院近期还接诊了不少被其他虫类咬伤的患者。
市民张女士晚饭后喜欢去公园散步。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她散步走累了,便坐在草坪上休息。回到家后,她感到手臂和大腿有点疼痛和瘙痒,仔细一看发现了多处红斑。张女士赶紧涂风油精,但状况不见好转,只好上医院求医。医生检查推断,张女士可能是遭到了蚂蚁的“暗算”。
殷文浩说,夏季天气炎热,虫类活动频繁,不少市民在夜晚散步、纳凉时,容易被虫类咬伤。因此,市民在散步、纳凉时最好穿上长袖上衣和长裤,不要一味追求凉快。一旦发现遭虫类“袭击”,不要盲目拍打,应以驱赶为主,以免虫体内的毒液渗入皮肤引起皮肤过敏。同时,市民应随身备一些风油精、清凉油之类的外用药品。
被虫类咬伤后,患者可采取措施“自治”。被有毒蚂蚁咬伤后,一般情况下可外涂肥皂水或5%~10%的氨水。被毛毛虫咬伤后,可用胶布反复粘贴患处,将附着在皮肤上的毒毛粘出来,再用清凉油、云香精、红花油等外用药涂抹患处。被蜈蚣咬伤后,一定要用肥皂水、氨水等碱性水反复冲洗伤口,忌用碘酊或酸性药物冲洗、涂擦。疼痛剧烈者,可适当服些止痛片和防过敏药。
“不过,不管被什么虫咬伤,一旦症状严重,必须第一时间去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殷文浩说。
相关链接:
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范建国提醒,虽然目前医院没有接诊到被蜱虫咬伤的患者,但不代表不需要去防控。
蜱虫一般寄生在一些动物表皮,比如牛、狗等。人被蜱虫叮咬后是否会出现严重症状,首先取决于蜱虫是否带有感染体,高危人群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及户外劳动者、旅游者等;此外,与人体的抵抗力也有一定关系,身体虚弱或阶段性抵抗力较弱者也要格外注意。
如何避免被蜱虫叮咬?
1.如果发现动物体表有蜱虫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
2.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人们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
3.蜱虫常会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人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不要直接用手将蜱虫摘除或是用手指将其捏碎。
- 母亲刚命丧蜱虫儿子奔丧又被咬伤 宝石山现蜱虫
- 母亲刚命丧蜱虫儿子奔丧又被咬伤 宝石山现蜱虫
- 空调内螨虫很凶狠 会致人全身冒“水泡”?
- 宿舍里爬满“蜈蚣” 其实虫子叫“马陆”不咬人
- 虫子咬人还会惹皮疹 经过这些树下时要提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