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06月21日讯 在幼儿园,她是孩子们的沈老师,曾被评为2011年度县级先进教师;在家里,她是老人们的“顶梁柱”,日复一日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人沈云娣在亲戚朋友眼里,就是个“多面手”:在工作中,她尽心尽责,受到孩子、家长和同行的好评;回到家,她忙着田间地头的农活,而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她甚至学会了理发、捏脚……
每天4点半起床
沈云娣出生于1967年,是通元镇中心幼儿园的一名老师,在家中排行老二。虽然上有哥哥,下有妹妹,而他们也想把老人接到城里去生活,可因为老人们都喜欢农村,愿意跟沈云娣住在一起,儿女们只好随了老人的心愿。
今年2月,沈云娣含泪送走了身患老年痴呆的父亲。而在此之前,她要挑起照顾家中三位老人的重担。除了父亲,还有患上帕金森症的母亲,以及双目接近失明、又聋又哑的伯伯。
要照顾这样三位老人,沈云娣的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告诉记者,不管寒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每天早上4点半她必须准时起床,否则就会忙不过来。在父亲患病的五年时间里,沈云娣一早就要给父亲倒屎倒尿,有时还要清理被窝里的大便,全部处理好后,还要给父亲喂饭喂药,接着又是妈妈和伯伯。每天,沈云娣必须“上紧了发条”,忙完这一切还要赶去上班。
幸运的是,沈云娣的老公也是一个孝顺的女婿。他每天早上也早早起床帮妻子打点家里的一切,然后再去工作。夫妻俩配合默契,照顾着三位老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村里人都夸他俩是一对孝顺老人的好夫妻。
把自己练成“杂家”
记者去采访的时候,沈云娣正在给母亲洗脚。老太太因为得了帕金森症,半身不遂,右手和右脚不受控制地一直抖动着。老太太告诉记者,只要天气不错,她白天几乎都是在二楼的阳台上度过的。“数数开过的汽车,看看工人造电塔,时间过得也很快。”老太太说,“女儿和女婿都那么忙,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庄稼,还要伺候老人,有时候想想真的很过意不去。”听到这话,沈云娣忙安慰自己的母亲。
除了帮老人洗脚,沈云娣还会理发。父亲生前时的头发,还有伯父的头发,都是她一手打理的。“他们行动不方便,出去理发太麻烦,慢慢地我就自己学会了。”
“这样忙着很充实”
每天下班回家,沈云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伯伯在不在。大伯没有妻子儿女,沈云娣待他犹如自己的父亲。
由于双目接近失明,伯伯曾经多次迷路。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02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当时外面寒风刺骨,可为了寻找伯伯,她顾不上吃晚饭,在河边、田间、桑园等地寻找。当她发现伯伯的时候,他正好走在河边,差一点就要掉下去了,沈云娣急忙上前拉住大伯,当时她就落泪了。
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过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沈云娣却毫无怨言。当记者问她辛不辛苦时,她脸上挂着一贯的微笑,轻描淡写地说道:“习惯了,每天这样忙着,也很充实。”
- 焦臭气味困扰定海盐仓海舟公寓一带居民一月有余
- 强降雨引发居民小区内涝 海盐消防抽水排涝
- 海盐男孩留给世界的礼物:捐出眼角膜 用爱传递光明
- 海盐13岁男孩因脑干肿瘤病逝 父亲捐献儿子眼角膜
- 浙江海盐货车与三轮摩托相撞事故 死亡人数增至3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