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8日讯 青年看足球赛猝死,医学博士捐精猝死,教导员工作岗位上猝死……
这一幕幕的悲剧,都有相同的特点——猝死。“猝死”这两个字,再次点燃了人们内心的恐慌情绪。
6月24日,临海一打工者在睡梦中突然猝死。不少市民愕然:猝死原来离我们如此之近。
为何“猝死”事件频发,有无办法防控?记者咨询了有关专家。
男子睡觉时猝死
6月24日一大早,在临海东塍屈家村彩灯加工厂打工的严梅(化名)跟往常一样,夜班结束后去菜场买了菜,顺便给丈夫黄桥(化名)带了早饭。
回到出租房,严梅发现丈夫还没起床,便朝房间喊了几声,但丈夫没回答。严梅走进房间,想把丈夫摇醒,但刚碰到他的身体,严梅就呆住了。黄桥的身体冰凉,没有呼吸、心跳。严梅和儿子悲痛万分,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临海东塍派出所民警和临海刑侦大队随后到达现场进行调查。记者从东塍派出所杨所长处了解到,死者今年48岁,贵州人。尸体无明显外伤,房间内无打斗痕迹,周围群众都称没有见到可疑人员。临海警方初步判断:死因属自身疾病引起的猝死。
想起几天前丈夫曾喊累,严梅后悔莫及:“早知道就让他去医院检查了。”
猝死人群呈年轻化趋势
每年夏天,各类猝死事件经常见诸于各类媒体。记者从台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生杜于茜处了解到,天气变化是诱发猝死的一个原因,夏季气温骤升,很容易发生因缺水而引发的猝死。
“猝死往往是发生在看似健康的人身上,从发病到死亡时间特别快,有着不可预测的特点。”杜于茜说,由于猝死是突发性的,因此有着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等病史的人群最易发生猝死。
杜于茜介绍,猝死病例中,大部分是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第二种是突然的脑血管破裂,还有小部分是由于重度伤害或意外打击引起的猝死。
“近几年,根据急救中心接到的病例来看,猝死人群中,中青年所占比例正逐年上升,其中以男性居多。”杜于茜说,以往猝死病例都是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随着现在中青年工作压力增大,平时不注重生活规律,中青年已渐成猝死的高危人群。
预防猝死规律生活很重要
“发生猝死的人群大部分在医生赶来之前心脏已停止跳动,因此现场抢救很重要,猝死后4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杜于茜说,医学界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根据临床实例研究来看,在4分钟之内,50%-60%的人都是可以成功解救,而超过4分钟,救活率最低的只有3%。
猝死能预防吗?杜于茜的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尤其是有着心血管、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的市民,要定期找专科医生复诊。”杜于茜说,一旦有异常情况,就要提高警惕。
其次工作中要注意调整节奏,适当休息放松。生活要有规律,不要长期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和焦虑,避免过度肥胖。高温职业者要注意多喝水。“体内缺水会导致低钾,极易诱发心脏性猝死。”杜于茜说。
- 临海里岙村:党员学习夜23年不间断
- 男子开"黑车"被查后找同事作伪证 网上发帖颠倒黑白
- 太嚣张!男子抢行人手机还发信息挑衅:下次抢你车
- 太嚣张!男子抢行人手机还发信息挑衅:下次抢你车!
- 慈溪男子网上淘"象牙雕"被判刑 这些网上交易有风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