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莎白昨天很忙,不但门诊病人多,还要跑到急诊室会诊,门口120救护车的警铃声也是不断。他昨天参与抢救的都是高血压病人的意外急诊。傍晚,周医生坐下来翻门诊记录一个个数,高血压患者来抢救的,昨天竟有十例。
“已经连续好几天了,天天有急病发作的高血压患者来抢救。”周莎白医生分析,今年杭州的天气蛮特殊的,高温前没有一段过渡时间。最近气温一下子飙升到38℃后,让很多高血压患者措手不及。
气温飙升,高血压变低血压
王大伯今年76岁,有十多年高血压病史,一直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他每次到医院配药时都会量一下血压,数值蛮稳定的,他就一直按老剂量吃降压药,春夏秋冬,都是不变的。
最近几天,王大伯经常觉得头晕、乏力、出汗。昨天一大早,王大伯家人发现,他起床后坐在床沿上,脸色苍白,汗涔涔地从额头挂下来。家人问王大伯,他喃喃自语道“头晕眼花”。家人觉察不对,赶紧拨打120,急救车接到王大伯时,他已经晕厥了过去。
周莎白医师为王大伯测量,发现他的血压严重偏低,收缩压只有50mmHg。周医师诊断,王大伯是低血压造成的短暂性脑缺血,可能是因为降血压药物服用不当引起了脑供血不足。
“我家老头子,没有增加降压药的药量呀,怎么高血压变低血压了?”王大伯的家人非常疑惑。周莎白医师解释:“血压有季节性变化规律,夏天一般较低,秋冬季则较高,普遍要下降大致12/8毫米汞柱左右。降压药物应该根据季节、血压等合理调整剂量。
“从季节来看,由于夏天出汗多,血容量相对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再加上近期气温上升过快,血管扩张易致血压下降。这时,如果还是按常规的降压药剂量服用,就可能会发生脑供血不足甚至中风。病人主要的病情表现是头晕,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意外。
“高血压患者对季节性变化敏感,血压突然下降可能造成心脏、肾脏、大脑等重要生命器官供血不足,严重者危及生命。”周莎白医师说,在很多市民的惯性思维里,总觉得冬季是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期。的确,冬季气温低,血管脆,容易爆血管。但是,从历年的病例数据看,每年夏季也是高血压患者死亡率高的时期,突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患者非常多。总结原因,与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忽视监测自己的血压变化,没有科学调整用药以及夏季吃夜宵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夏天高血压病人服药剂量要灵活变化
周医师反复叮嘱,高血压病人的夏季服药,是个非常要紧的事情。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年的夏季都要去医院复诊。
“我最近的门诊里,也有不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得比之前更高。问一问,几乎都是随意停药、减药,引起的血压升高。此外,前段时间的梅雨天气,气压非常低,也导致了高血压病人原本并不理想的血管舒张功能失调,血压上升。”周医师说。
高血压是一种综合病症,血压是否上升与血管状况、神经系统以及情绪有很大关系。夏季天气热,心情会烦躁,高血压病人情绪控制不好,血压也会变更高。夏季时,失眠的人也会多起来,神经系统因为闷热天气更加敏感。休息不好,血压也会不稳定。
周医师建议,高血压患者要安然度夏,除了注意科学服药,要每天定时检测血压。如果血压波动浮动在20至30个单位以上,就应就医排查了。
生活习惯上,天气再热,房间里的空调温度也不要设置过低。室内外温差大,血压波动频繁,很容易出现中风。如果出现了头晕症状,应考虑血压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都市快报 记者 张姝 通讯员 张颖颖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