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6日讯 7月3日,继王阳明旧居伯府和墓地之后,记者一行又探访了传说中为王阳明读书处的阳明洞天。按照同行者的话说,此行“收获不小”,但遗憾也不少。其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洞天原迹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而四周景色荒凉。
当天上午,我们沿着百鸟乐园边上的石阶小路上山。后来证明,选择这条路线是明智的:清凉,平整,曲径通幽。正是这条弯弯的山路,带我们来到了薛壁居——山上一处纪念薛仁贵的小寺庙,下山时又路遇一座留有精美石刻的无名大墓和一块远看形似佛头的巨大崖石……“这个可能就是宋王十朋在《会稽赋》中提到‘高数十丈’的‘阳明大佛头’。”随行的绍兴文史研究者那秋生说。
大约四十分钟后,我们终于完成翻越,来到了目的地——位于宛委山南麓的阳明洞天。但我们先找到的是其下面一个路口的两块指示牌,木制,倒伏地上,开始腐烂。上面写着“葛仙翁炼丹处”和“龙瑞宫记摩崖石刻”字样,暗示阳明洞天就在不远处。“本来这个路口也有一块指示牌,写的就是‘王阳明读书处’。”市区一家企业负责人、阳明心学爱好者金亦伟曾在附近工作过三年,空闲时经常来此登临凭吊。但眼下的情景,还是让他感到了陌生,“变化有点大”。
阳明洞前的这块平地被认为是王阳明搭建草舍的地方
最终是一块镌有“贺知章《龙瑞宫记》摩崖刻石”字样的省级文保单位纪念碑,帮我们排净了心中疑虑。而惊奇随之产生——原来阳明洞天,就是一块倾斜的岩石跟地面形成的天然空地,又处于山之南,自然可以避风遮雨,藏身其内。
约呈70度角倾斜的岩石上,刻着很多文字,其中有“葛仙公炼丹岩”和“游阳明洞天”等字样。但遗憾的是,因为岁月久远,加上风雨剥蚀,很多字迹已经斑驳,无从辨认。“洞天”荒草萋萋,四周同样荒凉,可见平时人迹罕至。
“阳明洞天又称会稽洞天、宛委洞天,或者阳明洞,自古是个道教胜地。唐时因为贺知章写了《龙瑞宫记》,而改称龙瑞宫。王阳明29岁时第一次上宛委山阳明洞,后又两次到这里修身养性,读书讲学。”金亦伟最近两年阅读收集了大量关于王阳明的资料,还把阳明心学吸收进公司企业文化之中,对王阳明在绍的足迹和留下的遗迹尤其熟悉。
“阳明洞是一代心学大师学术的起点,也是他学术成熟的地方,在王阳明的一生中意义非凡。”金亦伟说,作为一处如此重要的文化原迹,阳明洞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获得更好的保护。“建议有关部门对阳明洞及其周边环境开展适当整治,采取措施保护摩崖石刻。另外,最好及早恢复前后两个路口的指示牌,便于市民和游客寻访参观。”
那秋生则表示,阳明洞天在道家“三十六小洞天”中居第十一位,而若耶溪在“七十二福地”中居第十七位,一个地方同时兼有“洞天福地”,在全国是很少见的。“更重要的是这里跟王阳明有着很深的联系,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迹,具有深厚的人文意义。”
“我的建议是,有关部门应大力宣传和保护这处自然文化遗产,跟留在绍兴的其他几处遗存相整合,开发一条王阳明思想文化旅游线。既是对绍兴全城游的推动,也是对一代乡贤的很好纪念。”那秋生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