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9日讯(实习记者 柴燕宏 首席记者 童俊 通讯员 徐佳 胡学军)他是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分局武林派出所一名普通民警,有着27年警龄;他是杭州有名的监控专家,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翻看监控。辖区居民和同事都亲切地叫他“汪总”。他就是汪霞平。
然而,就在三天前,“汪总”却突然倒在了他钟爱的监控平台上,到现在还没有醒来。
提到他,一起共事的小姑娘徐佳莉哭了:“他是我们最好的师傅。我们都在为他加油。我相信,他一定能醒过来。”
从警27年的老民警倒在监控平台上
7月6日,汪霞平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派出所,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下午2时45分左右,突然从汪霞平的办公室传来“啊”的一声呼叫,同事们迅即赶去,眼前一幕让他们至今深感悲怆:汪霞平瘫坐在椅子上,双眼紧闭,脸色惨白,表情十分痛苦,话也说不出来……
“几分钟前,他还和我们讨论几天前发生的路面抢劫案件,为了尽快查破案子,他一路都在追踪,除了中午吃饭的20分钟,他就一直在查看案发地周边的数十个监控,没有休息过。”同事叶赖友回忆。
今天,记者看到,他的电脑屏幕定格在三天前那段视频的最后一个画面。
送到医院后,经权威专家诊断,汪霞平是自发性颅内出血,出血量超过100毫升,也就是俗称的“脑疝”,没有手术的机会。经家属们商量决定,汪霞平被转入ICU观察治疗。目前,还在深度昏迷中。
监控能手曾凭借微弱色差锁定凶嫌
“看监控不是看电影,那一帧一秒的定格中每个细节都可能潜藏着正从眼皮子底下溜走的犯罪现场及至关重要的破案线索,真要看出点名堂,需要极大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老汪是不二人选。”武林派出所副所长张峰介绍。
2007年11月18日上午8点多,辖区一烟行的女服务员遇害。从案发现场回到所里的汪霞平顾不得吃中饭就直奔监控室,根据现场走访情况,老汪初步判断该女服务员遇害时间应在晚上9点至11点之间。
但附近唯一监控探头的位置离烟行有数百米之远,当晚探头监控方向并未直接对准该烟行,加上夜间照度条件有限,要从这两个多小时的回放视频中找出蛛丝马迹谈何容易。
这段视频他从下午一直看到了晚上,反复逐帧查看捕捉其中的细节,直到看的两眼发酸、腿发麻。
晚上8时,视频中烟行方向一个之前被忽略的色差变化突然引起了老汪的注意力。凭借经验判断,这个色差变化一般是由现场某处的灯光照明出现变化引起的,能引起这种变化的一般是沿街店铺的照明灯突然灭了或者附近有汽车经过。
在排除了汽车照明的可能性后,老汪大胆推测这极有可能是嫌疑人进入烟行作案时关门或拉灯引起的,顺着这个思路,他再次调看这一时段之后的其余视频,并结合外围视频很快锁定了两名嫌疑人的出逃方向,为专案组提供了关键线索。两天后,嫌疑人落网,案件告破。
自2005年接手监控工作以来,汪霞平先后参与破获了“陶某特大贩卖毒品案”,“肖某等六人团伙盗窃案”,“俞某系列飞车抢夺案”等重大案件。
通过多年摸索和积累,他总结提炼出了治安动态监控技战“跟踪法、搜索法、排嫌法、互动法、守候法”五法,成为全市派出所的教案,广泛应用于日常警务工作中。
汪霞平至今还没苏醒
同事眼里他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在监控岗位上,汪霞平每天的工作几乎都在重复着同样的步骤:看监控、写日志、整理视频。
他办公室的电脑上至今仍存放着从今年初到他倒下那天为止,他所整理收集的83个视频监控文件,196个110警情监控同步视频,每个文件他都做了分类编辑和归档,清楚标明了案件时间、名称、所取探头位置、视频时码、嫌疑对象出现帧位置等关键信息,时刻为负责侦查破案的同事提供着重要的信息支撑。
记者了解到,2005年至今,他收集整理的监控视频片段文件有1200多个,累计视频时长达数百小时。而要完成这些信息登记,每个视频至少要看过三遍以上。
同事叶赖友告诉记者,“老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我跟他在一起值班2年多,看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翻看监控录像。我还总是调侃他,说他上班时间看电视,要举报他。”
治安民警骆键说,今年6月初,在侦破一起案件时,由于掌握的线索很少,只有监控资料的条件相对理想,老汪就主动向所领导主动申请加班,连续3天在监控室里实时及时地进行监控跟进,最后在他的努力下,派出所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我喜欢和大家一起叫他‘汪总’,他脾气很好,所里的大事小事我们都喜欢找他帮忙,这个称谓虽有些‘霸气’,但却透着我们对他的一种尊重和肯定。”来所不到几个月的新警何东瑶说。
在老汪的办公室里,挂满了粉红色的千纸鹤,煞是好看,那是他的同事和“女徒弟”们一起折的。
她们说,要为“汪总”祈祷,希望他早日康复,回到岗位上。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实习记者 柴燕宏 首席记者 童俊 通讯员 徐佳 胡学军
编辑:
首席编辑 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