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1日讯 进入7月,气温不断升高,孩子们都放了暑假回到家里,但此时也是各大医院烧伤科最为忙碌的时候。夏季衣物轻薄,加上孩子在家玩耍,如果家长不注意,很容易发生孩子被烧伤、烫伤的情况,很多家长惊慌失措。而烧伤科医生告诉我们,在第一时间做出恰当的处理,往往对烧烫伤的预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立即冷水冲洗是关键
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烧伤科医师张亮平的忙碌程度几乎与气温成正比,他说,每年夏天都是烧烫伤的高发季节,而其中婴幼儿被开水烫伤占了大头,4岁以下尤其1岁左右刚会走路的孩子更容易受伤。
在他介绍的时候,旁边就有一名年轻母亲,抱着一岁半的女儿来就医,这孩子此前在家里撞倒了热水瓶,右脚被开水严重烫伤,家长听到孩子哭声才发现,什么都顾不得做就抱着孩子赶往医院,途中孩子因为非常疼痛忍不住自己把烫伤的一块皮肤都撕了下来。
出现烧烫伤就马上送医院,家长这种做法看着似乎很及时,那么究竟是不是最佳方案呢?
张亮平说,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会心慌意乱,但除非医院就在隔壁,否则送医途中其实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他说,标准的烧烫伤处理方法是“冲、脱、包、盖、送”,也就是说送医是第一时间急救的最后一步。
一旦发生烧烫伤,应该在第一时间立即用冷水轻轻冲洗,或浸在冷水中十多分钟,到不痛为止,也可以用干净的毛巾包着冰块进行冷敷,这十多分钟是整个烧烫伤急救的关键。在冲洗的同时,要在伤处尚未出现肿胀前小心脱除伤处的衣物、鞋袜、皮带等,冲洗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将伤处水分吸干,一般受伤48小时内不会出现粘连,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盖住伤处并加以包扎。之后应注意尽量抬高伤处,尤其手脚受伤应抬至高于心脏处,以减轻肿胀,在就医途中应用干净的布盖住伤处,保护伤口,别盲目涂药膏,在这一切都做好后尽快送医院请医生进行诊断和救治。
张亮平介绍,各种烧烫伤都是因为高温对身体造成损伤引起的,立刻用冷水冲洗、浸泡主要是为了将皮肤温度降下来,停止伤害。第一时间的处理是否及时恰当,与事后的恢复时间、恢复情况和是否留疤都有直接联系。
但这种处理方式也有不适用的特殊情况,比如冬天常见的低温烫伤。低温烫伤是指长时间接触45摄氏度以上物体造成的伤害,这多见于老人在冬天被热水袋烫伤,因为造成伤害的物体本身温度不是很高,就没有必要再用冷水冲洗,应该直接到医院请医生诊治。而化学药品造成的烧烫伤则要分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各种偏方土方管用吗?
张亮平介绍,烧烫伤一般分为三个程度,一度仅是表皮外层损伤,一般会引起肿胀,并且会有相当程度的疼痛感;二度烧烫伤皮肤会泛红,表面潮湿、起水泡,肿胀和疼痛感更为强烈;而三度烧烫伤,皮肤会呈白色或焦黑,一般来说反而没有剧痛了。程度不同,就医后医生采取的措施也会不同。
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对付烧烫伤的土方子,那么这些方子管用吗?
张亮平说,据他所知,这些方子的效果都不如冷水冲洗管用,有些可能还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用酱油涂到伤处大概是流传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张亮平建议伤者最好别用这个办法,因为酱油对烧烫伤并不具有治疗效果,而且用了酱油以后会令皮肤颜色变深,医生难以正确地判断伤情并做出恰当的处置。
用芦荟贴敷也是最近流行的一种办法,张亮平认为这也基本属于“误传”,目前来看芦荟对皮肤的好处基本还处于商业宣传阶段,医学资料并没有明确肯定这种植物对烧烫伤的作用。与之相似,蛋清对烧烫伤的作用也不明了,而且蛋清还可能引起感染,医生得将蛋清再冲洗掉,患者也要多受一遍苦。
对付外伤常用的红药水也不适用于烧烫伤,红汞对烧烫伤无效,还会造成创面颜色改变,使医生无法正确判断伤情,如果大面积涂抹红汞还可能令其被皮肤吸收,造成汞中毒。
用碘酒几乎是所有关于烧烫伤处置传闻中最糟糕的一项,因为碘酒本身也会损伤皮肤。另外,很多人碰到烫伤第一反应是直接拿家里的烫伤膏、烫伤油之类的药物涂抹在伤处,但张亮平建议大家别随便用这些药物,因为这些药物通常都有促进结痂的作用,虽然表面结痂看起来好很多,可内部感染可能会更严重。
但是如果受伤较轻,面积不大,碘伏倒可以适当使用,碘伏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也不会损伤黏膜,可以在用碘伏消毒后送医院诊治。
需要特别提醒的一点是,不要以为烫伤后不起泡就没事,很多时候不起泡比起泡的伤情更为严重,因此在对烫伤进行初步处理后最好及时到医院,请医生判断伤情并进行进一步治疗。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