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酷热的嘉禾大地迎来了一场实体经济的“及时雨”:市国税局出台66条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盘活资金,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为中小企业创新贷款模式和融资方式,市工商联搭建企业解困全方位服务平台。这些举措得到了各县(市、区)的积极回应,日前海宁某服饰贸易有限公司就拿到了工商部门核发的首张“零首付”营业执照。
实体兴,则国家兴、百姓富、天下安。作为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嘉兴市一系列政策利好,都旨在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新政掷地有声,也引人深思。曾几何时,在国内不少地方和企业,快钱化、热钱化,成了资本追逐的方向;泡沫化、空心化侵蚀产业发展的基础;转移投资、逃离实业,给正在成长的制造业敲响了警钟。这些现象固然与“实业信仰”淡化、“实业之心”消泯息息相关,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做实业赚“辛苦钱”不如赚“快钱”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数量大、质量优、效益好的实体经济一直是嘉兴强市富民的中坚力量。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难和成本急剧上升的压力,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帮助它们走出困境,当务之急就是金融支持和减轻负担。因为,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才能吸引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令人欣慰的是,全市上下已经共同给力,税收和金融对企业施以援手,共克时艰,这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职能的责任所系,也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所需。更值得欣喜的是,在市国税局出台的66条新政中,已经将实体经济的扶持赋予了支持自主创新、鼓励节能减排、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指向。毕竟,缓解实体经济之困,根本上还是要推动结构优化升级,以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发展质量的提高。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的“及时雨”出现在市场监管、人才支持等领域,以更大的力度为实业发展“破壁拆墙”,嘉禾大地必将提振“实业信心”,营造出适宜实体经济成长壮大的“气候”。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