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6日讯 仲夏七月莲满堂,汉塘人家收姜忙。在丰收的时节里,南湖区新丰镇迎来了第五届汉塘文化节。尽管大雨侵袭,但依旧抵挡不住民众参与汉塘文化节的热情。
“掮伞柄”趣味赛、生姜采购一条街、姜文化趣味题会……在本届汉塘文化节的12个专题活动中,有5个项目与“姜”有关,足可见“姜文化”在新丰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而谈起“姜”,新丰人的激动、自豪、欣喜更是溢于言表。
借助文化平台
让小镇绽放魅力
7月13日上午8时30分,第五届汉塘文化节还没开幕,18岁的高二女生赵晨丽便早早地扶着奶奶赶到现场,找好了位置,坐定下来等待。赵晨丽家住横港村,她说,每年汉塘文化节的举办都适逢暑假,所以自己从未缺席过这场属于新丰人自己的盛会。“新丰人种姜,更爱姜,尽管我们家没有种姜,但我对于新丰生姜也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赵晨丽说,“小时候,我对新丰生姜的知识了解得还不是很多。但是现在要是有人问我关于姜的传说、新丰与姜的故事、新丰种姜的历史、新丰的姜俗等等,我也能对答一二了,这都是在一届届的汉塘文化节上了解到的。这不仅是一场盛会,更能让我接受到文化知识的熏陶。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办得很有意义。”
台上演着逗趣的音乐小品《姜缘》,台下71岁阿婆沈冲宝聚精会神地看着,时不时发出一两声笑来。“来新丰,一定要买点姜回去哦。”尽管沈冲宝家也没有种植生姜,但她还是给新丰生姜吆喝起来了。“我爱吃姜。每天早晨喝粥的时候,吃一点腌制的嫩姜,整个人不要太舒服哦。”她激动地说,“不是有句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吗,现在正是好时候。”
汉塘文化节作为新丰镇展示文化实力、彰显城镇魅力、提高特色产业潜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的展示平台,已经成为了凝聚人气、打响名气的重要载体。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新丰镇以举办文化节为契机,为进一步推动全镇经贸大发展而铺路。
依托经贸举措
让群众走上致富路
还未走进生姜采购一条街,老远就能闻到生姜散发出来的浓浓味道。
净相村的姜农陆宝荣早早就将150多公斤带着枝叶的姜梳理出来,安放好。“我们家从分田到户那天起就开始种植生姜了,时间久得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年了。”据他介绍,今年,他家种了四亩多地的生姜,全都采用大棚种植。“三月份下种,六月份就有产出。每亩投入三四千元,收入能有一万多元。”他笑着说,“去年依托汉塘文化节的平台,生姜的销路很好。希望今年的势头也一样猛。”
“买点姜吗?10块钱一斤,看看吧,这姜很不错的。”陆宝荣对面摊位上的同村种植户高老伯和老伴不停地招揽着生意。
“今年我们种了三亩大棚,两亩露天的,去年一亩能收入2万元左右。所以,今年种姜的人也多了,大家都希望通过种植生姜,走上致富之路。”高老伯说。
据了解,生姜是新丰镇的特色农业产业,早在明代就开始引进种植。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多次系统选育提纯、选留等方式,选育出高产优质品种——新丰生姜。近年来,新丰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通过努力,创新推广“万元千斤”项目,实施水稻—生姜轮作和大棚种植,避免了姜瘟、延长了生姜的上市期。种植面积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扩张,吸引了许多农户加入到种生姜的队伍。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