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绍兴晚报》头版头条刊载新昌羽林街道马大王村实行财务报表“门到门”服务制度的消息。据悉,该村集体经济比较发达,为让广大村民对财务管理有本“明白账”,制定了将每季度的财务报表发放到每一户村民手中的制度。此外,还制定“周三”财务审核制度,这个做法已坚持了5年。
马大王村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着实让人佩服。可以说,这样做赢得的是民心,树起的是威信。然而,现实中有些地方缺少这样的勇气,即使是“公开”也是遮遮掩掩,或一笔总数,让人看了一头雾水。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自信,生怕村民提意见找麻烦,其结果是疏远了与村民的关系,削弱了集体领导班子的威信。实行“门到门”的财务公开,让村民知情、知底,让少数人掌握的权力在多数人的民主监督下运行,它较好地解决了村民不了解财情,村民有权监督不上、有权决策不了的弊端。
村级经济的“财务公开”是农村民主管理的必然要求。“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这句话,首先是表达了这层意思。其次,这句话也说明在“财务公开”之前,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误会不少,隔阂较大,已到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的地步。
实际上,在一个村里,村干部的言行举止、经济活动往来都在群众的眼皮底下,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村级经济实行财务“门到门”服务制度,同时村务监督委员会还主动受理村民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其根本之意是要求干部行得端,走得正。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财务公开”这个形式,取得对村干部的不正当行为进行公开批评的权利,促其纠正。这也表明,村民有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良好愿望,只有干群关系融洽,党的各项政策才能很好落实,农村“两富”才能实现。
所以,“财务公开”不是目的。马大王村财务报表挨家挨户送到村民手里的做法,关键是自身的言行举止要符合法制要求、道德要求、形势要求,每时每刻都经得起检查,使自己成为政治上合格,作风上过硬的“领头雁”。要知道,群众心中都有一把尺、一杆秤。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