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6日讯 两个月前,上交所公布,从5月21日起,符合条件的可转债可计入回购质押库,可转债质押回购融资启动;次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6月8日,由东吴证券承销的苏州华东镀膜玻璃有限公司5000万元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在上交所成功发行,我国首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正式诞生。当日,深交所首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也完成发行。近日,深交所又公布拟允许可转债作为质押券进行回购交易。可转债纳入质押库后,深市债券可用于回购的品种包括国债、企业债、公司债、分离交易可转债和可转债。
这一系列密集的动作都表明,在监管层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的债券市场正进入高速增长期。
企业融资主要有三种路径:银行贷款、股票上市融资、债券融资。通过银行进行贷款这种传统的企业融资模式,也叫做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对的就是直接融资。所谓直接融资,是指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间接融资的不足。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证券市场。
早在去年11月,尚福林新任中国银监会主席一职不久,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要继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金融体系的弹性,“不管是在证监会,还是在银监会,我都坚持这个观点,要继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这几年,直接融资比重上升较快,尤其是债券市场高速增长,新债发行加速,债券规模不断扩大。据报载,2010年,上证所新上市的各类债券100多只,2011年再新增加各类债券100多只。以公司债为例,2001年,债券公司信用债融资全年不到150亿元;到2010年,公司融资已接近1.2万亿元。据测算,过去10年,增长了近80倍。
在向来对金融经济较为敏感的浙江,在我们嘉兴,近年来也紧紧抓住债券市场规模迅速壮大的有利契机,加快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还开了发行国内首只地市级国有企业债券的先河。那是2006年2月,嘉兴市首次成功发行了嘉兴交投集团企业债,这是国内第一家地市级国有企业发行债券,也是嘉兴市尝试通过资本市场筹措重大基础设施建议资金的开始,那次债券发行共募集资金25亿元。从此,嘉兴企业融资多了一个新选择。截至2011年年底,仅嘉兴全市就有9家国有企业发行债券11次,累计募集资金155亿元,占全省债券募集资金的五分之一还要多一点,发行家数、发行规模均居全省第一位。
同时,嘉兴市充分利用集合债、集合信托等防御利率风险最有效最直接的融资工具,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募集所需的资金。2010年初,嘉兴地区首个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经编之歌Ⅰ”在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正式发行,募集规模5000万元,为经编产业园区内的14家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了5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的一年期信托贷款。第二个中小企业债权信托基金项目“银善皓月”则在嘉善落户,首期共为11家中小企业融资2800万元。此后,嘉兴市首个“银政投”结构化集合信贷产品“南湖烟雨”也正式发行,该产品整合了政府、银行、担保、投行等多方资源,筛选出13家优质中小企业,共发放3130万元信贷资金,贷款期限为12个月。去年以来,嘉兴市共发行中小企业债券21.5亿元,其中以中小企业集合信贷产品形式解决企业资金4亿元以上。今年,由中信银行操作的嘉兴首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又成功发行,9家海宁的中小企业“抱团”,通过发行集合票据获得了7亿元的融资。
虽然嘉兴近年来债券市场发展较快,但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还仅限于少数,债券融资占比就更少了。这些特点与整个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情形并无二致。据央行发布的《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全年累计增加7.47万亿元。债券融资连人民币贷款余额的零头都不到,就算加上股票市场的融资数额,直接融资规模还是远远无法与间接融资规模相提并论。
比例严重失衡,使得金融风险过高地集中于银行业。这样既不利于银行的有效管理,也不利于平衡资产负债水平。监管层正在看到这一点,因此,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将是未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继续鼓励金融创新,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嘉兴市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依托银行间债券市场拓展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业务,提高资源配置能力,继续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努力打造嘉兴的债券板块。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嘉兴市发行市政建设债券,推动债权市场发展,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鼓励和引导嘉兴市金融机构创新完善推广应用中小企业集合债和集合票据的发行。
正是在此框架下,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联合嘉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嘉兴培育大企业领导小组举办了一场名为“扩大债务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大型债务融资工具推进会。会上,“债务融资”再次成为近120家大型企业、19家商业银行、1家政策性银行共同关注的话题。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