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9日讯 随着气温日渐炎热,市民对环境问题是否由此进入高发期又多了一重忧虑,为了及时传递半年来嘉兴市环保工作进展、坚定生态文明建设信心、凝聚更广泛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力,《嘉兴日报》对嘉兴市环保局局长吴海松进行了专访,并由此启动“全市生态行”活动,对县(市、区)环保局局长展开专访,全面、深度聚焦嘉兴市环境治理改善成效。
问:您在嘉兴市环保局履职半年多,经历其间的观察、思考,对当下嘉兴的环境形势如何研判?
吴海松:可能我是学化工出身的缘故,更愿意从现状指标来分析和思考嘉兴的环境形势。我觉得目前的嘉兴环境是总体稳定,局部区域矛盾突出,形势严峻。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水、气和固废。固废有些问题也非常突出,包括处置不规范不及时,我们正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与公安探索建立了环境联动执法机制,提升环境执法反应速度,加大环境执法刚性力度。空气质量的趋势总体向好,这两个月空气的优良率在提高,不管是自己跟自己比或者是跟兄弟地市比,嘉兴都还比较好,包括PM2.5,从自动检测点反映的数据看,大家反映强烈的城北区域其实比嘉兴学院这个点好。城北这个区域主要是工业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影响。水环境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下大力气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
问:这半年中,哪个区域或者哪些问题让您花费的心思比较大?您和环保部门又作了怎样的努力?
吴海松:我到环保局工作后,提出环保工作重点做好两个服务:服务民生和服务发展。民生这个概念从小一点范围来讲,主要是通过我们的工作来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给群众的生产生活以更好的生态环境方面的支撑。民生又是一个大概念,如果离开发展谈民生是空的。所以,环保工作还是要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增强服务发展意识,提高服务发展能力,找准保障与服务的“支点”。这半年来,我们在落实减排任务上花了不少精力,因为只有通过减排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减排也是经济转型升级中非常重要的倒逼机制,包括项目的落实、过程的指导督促、绩效的评价等,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力求通过减排来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条件。
一些矛盾突出、老百姓诉求强烈的区域,我们也在下大力气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逐步解决。从嘉兴范围看,最突出的还是市区北部区域这一块。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对整个北部区域的每个点、每个有问题的地方都进行深入分析、深入调研,找准问题症结,并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密切联动共同研究整治措施,强力推进北部环境整治,抓住一些最突出的问题来进行限期落实。对气味影响比较大的禾欣公司,我们限期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治到位,解决臭气扰民问题。这几个月,禾欣加大了环保设施投入,有很大改善。最近,我们要给他们做一个技术评估,确保整治效果。当然,到底整治得怎样,还是要由城北的居民说了算,因为他们体会最深,评价也更直接。韩泰也蛮努力在做,接下来投1500多万元,进一步加大重点部位的废气整理与收集,一些超标的情况有变化,比原来要好。晓星公司的治理还是比较到位的。蓉胜精线到10月份彻底关停,不再在嘉兴范围内生产。我们还把与轮胎橡胶生产有关的企业一一列出,一项项会诊,有针对性地治理。我叫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分局每周上报企业治理进度,企业到底做了哪些工作,进展情况如何,我必须掌握得一清二楚,防止推诿扯皮。我总觉得我们的老百姓还是很通情达理的,他们的诉求也很客观,他们知道环境治理有一个过程,但就怕你们“拖、推、扯”。
问:水的问题也是嘉兴老百姓比较关注的,你们有行动吗?
吴海松:水环境问题,在嘉兴市局部区域,确实比较严重。上半年,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如何从体制、机制上实现合理治水、科学治水、全民治水,研究制定了一套水环境治理整体方案,首先包括全面实行由领导领衔当河长,落实治水责任的河长制。其次,对一些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加强了督办,展开一系列突击保洁、清淤等专项行动,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养殖业、工业企业的执法力度,加强监管。第三,督促相关县、市、区做好部分河段突出问题的治理,比如海盐在对被曝光的“两条黄河”的全面治理中,不惜对河道周边工业区实施全面关停。
我总觉得,要彻底整治嘉兴的水环境,必须先摸清嘉兴的“水账”。6月30日、7月1日双休两天,我自己带队,坐着船对嘉兴主要河流段面的水质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摸,逐段采样来分析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河面上走与岸上走不一样,看到的情况更真实。那天,我们每隔200米就采样监测,然后一个个分析,结果发现凡是支流交汇点,氨氮、总磷的指标就高起来;凡是经过集镇的地方,水质就明显下降;凡是养殖业比较多的地方,河道指标严重恶化。我们还画了一张2000年以来氨氮、总磷、高锰酸盐3个指标的变化图,高锰酸盐呈现稳定持续下行的态势,氨氮2009年后持续上升,总磷从2004年后有上升,现在处于高位,基本平稳。氨氮与总磷主要来自农业。这里面说明一个问题,对嘉兴水体而言原有的工业影响在下降,农业和生活的影响在上升。这一次调查,也就解释了之前“为什么水少的时候水质变差,水多的时候水质也变差”的诘问。因为,水少的时候,流量下降对河道的稀释能力差;水多的时候,支流多年累积的污泥和沉渣影响大河的水质。
问:问题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有吗?
吴海松:肯定有。祝亚伟副市长在带领县(市、区)分管领导坐船实地察看后,召集专题会议,要求全市各地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不找借口、不推责任、不务虚工”。问题反映在水里,其实根源在岸上。在短期治理目标上,我们要让那些黑臭重污染河段不黑不臭;长期治理目标上,通过截污纳管,控制污染源,然后逐步进行生态修复,让水体干净起来,让水重新成为嘉兴的一道风景,而不是煞风景。循着这个方向与目标进行治水,并达到相应成效,作为环保局长,我还是很有信心的。治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入河垃圾也是河道水体的一大主要污染源,海宁的河道、公路、集镇、农村保洁“四位一体”实践也证明,管住垃圾入河,对于河道水质提升有明显作用。
困境也客观存在,治水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人人有责的问题,没有多方的齐心协力,任何单方面的努力都成效有限。比如部分区域需要把全民治水放在第一位,研究降低生猪养殖量,而这又要求当地党委、政府必须真正站到老百姓的利益上统筹谋划系统性整治,想办法把农民从养殖生猪发财致富的道路上引出来,导入更好的不污染环境的或者降低对环境污染的生产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在推动农民生活富裕的同时实现对生猪养殖业和水环境的整治,从而形成全民治水的氛围。实践也证明,党委、政府的工作只要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并与群众实际生活生产需求相结合,就肯定能做好。我们还要更加深入研究嘉兴整个水系的科学布局,通过多部门共同努力,加强水系流向、流速设计,形成流畅的水系,加强水系的沟通,实现科学治水,这也是一项有助于改善嘉兴水环境的系统工程。
问:今年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在守底线和稳发展之间,环保部门有压力吗?嘉兴与其他地方相比,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问题期待大家一起共同克服?
吴海松:环保与经济发展是一致的,事实上抓环保就是抓民生,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环保不是阻碍发展而是为促进发展,这是我的观点。
以前在工业部门工作时,我们与环保部门联手实施了一项针对30家企业的治污治危工作,让14家企业搬迁,对16家企业进行就地整治,包括炸烟囱、拆小锅炉,经过那一轮整治,嘉兴市区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改善,而搬迁企业也在搬迁中迫使自身考虑如何提升,最终通过工艺、技术、管理等革新,不但没有搬死反而使企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后来在南湖区工作,虽然负责工业却做了几件与环保密切相关的事,炸砖瓦厂、整治电镀行业,制定大桥化工园区生态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算是实践了一次用环保助推产业有机更新。
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在接手环保工作后更加坚定了“环保与经济发展是一致的”的观点。
从事环保工作后,我本人和环保部门确实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但是更有一种欣慰给了我们信心和底线支撑,那就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非常重视环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卫宁更是在每个重要场合讲话中都会提及环保,总是强调“要坚定转型升级信心,不能因为当前困难而放松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决心,要抓住机会做好‘两退两进’”。接手环保工作至今半年多,四套班子中没有一位领导因环保执法监管方面的问题为企业说情。
有这么好的环保工作生态,我们就必须脚踏实地,守住底线,为转型升级做点实事。我给自己订立的一个原则是:在环保局长任内,不欠新账、多还老账,否则就有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了。
在环境执法上,我们会一把尺子量到底,像抓酒驾一样抓环境整治,压缩执法弹性,规范执法行为,防治腐败,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判定、公平处理。
问:环保工作真正要做得好,离不开公民环保。环保部门打算在环保公众参与上做哪些进一步突破,以凝聚更多社会意识和力量来共同改善嘉兴生态环境?
吴海松:近几年,嘉兴环保积极探索公众参与,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支持、市民监督”的环保公众参与大格局,在省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和拓展环保公众参与工作,在市环保联合会及市民检查团、专家服务团和生态文明宣讲团的组织框架下,争取实现从事后的救济性参与到全过程的广泛参与,即:在环境政策、规划制定中和开发建设项目实施之前的参与;在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开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在日常自觉保护环境、抵制环境违法行为中的参与。
市民可通过参加市民检查团参与飞行监测、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县(市、区)边界区域环保执法检查、环境信访投诉热点督察和环保岗位实践活动,还可以参与建设项目审批、污染企业“摘帽”、污染整治规划论证会和行政处罚案件评审工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环保技术服务机构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专家服务团,开展进村入企走访服务活动,对污染区域、企业、上市和拟上市企业开展环保技术和政策服务,以面对面、点对点的方式解决环保难题。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市民可申请加入宣讲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机关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暨环境保护宣讲活动。
我们还将通过新浪嘉兴环保官方微博、主动下访等渠道畅通民情民意,接受公众投诉和商讨解决嘉兴环境问题。深入推行有奖举报等激励机制,发动群众积极监督企业排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