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07月19日讯 上周日,第五届汉塘文化节在热闹中落下帷幕,赛猪会、“掮伞柄”、焰火晚会……系列红红火火活动的举行,极大地丰富了新丰镇群众的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一批工业、三产项目的先后启动、投产,更为新丰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单个独立项目的引进,到围绕产业链招商,汉塘文化节为新丰镇特钢新城的打造以及特钢、特纤、生姜等产业链的延伸、集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文化搭台工业商贸齐唱戏
上周五,对嘉兴新恒泰橡塑有限公司来说是个好日子。随着当天的正式投产,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这个从今年2月份开始试生产的企业,显示了强大的活力,在4个多月时间里产值已逾5000万元,预计年内销售将超2亿元。
本届汉塘文化节,绚烂登场的企业并非新恒泰一家。当天,共有青龙胶带、南开气体、富瑞森、保利龙塑业等6家企业同时竣工投产,6个项目总投资2.65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年新增产值5.7亿元,创利税5900万元。
在这些项目中,不少含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对企业乃至整个镇的转型升级都有一定作用。如富瑞森产业用特种纺织品生产线技改项目,采用自主发明专利技术,引进德国交叉铺网机,项目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9950万元,创利税1419万元。
随着这几年新丰镇域的开发,商贸中心逐渐由北向南移,而东方润园、御翠花苑、双龙景苑等一批楼盘的兴起,使该区域中心位置日益突显。在本届汉塘文化节上启动开发的新丰中心商业街,就串起了这些新开发楼盘近2万平方米的沿街商业。根据规划,中心商业街人民路段、平林路段将各有侧重,主要经营品牌专卖、精品购物、文化休闲、生活超市、酒店餐饮等,目前该中心商业街已开始招商,报喜鸟、格力电器、新华书店等数十家知名品牌已表达了入驻意向。
项目为珠串起“两特”产业长链
“与以前相比,现在招商目标、方向更为明确。”这是近年来新丰镇招商人员最明显的感受。作为两大特色产业,这几年,该镇招商重点向特钢和特纤的上下游项目倾斜。
特钢是新丰镇重点打造的产业,在引进东方特钢的同时,该镇每年都会引进一批与之相关的项目,如普莱克斯、亚达不锈钢、德威钢管等项目,均是在这几年的汉塘文化节上引进的。本届文化节间引进的南开气体生产及配送项目,可年产氧气、氮气等特种气5000立方米,成为特钢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进项目的环环相扣,极大地提高了特钢产业链的集聚程度。
作为新丰镇的一大传统产业,该镇共有大大小小的特纤企业20余家,如何加快这些传统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新丰镇党委、政府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这几年来,众多特纤企业技改项目的开工、投产,成为每年汉塘文化节的一大亮点。5年来,通过汉塘文化节共签约项目34个,资金39.8亿元,集中开工项目42个,总投资34.4亿元。如富瑞森,几乎每年都有技改等项目投产,技术、设备的更新,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精心培育生姜产业“枝繁叶茂”
生姜是新丰镇的一大特色农产品,也是农民致富的一大法宝。围绕生姜产业,该镇每年的汉塘文化节,都会重点推出系列活动,推动生姜产业的“枝繁叶茂”。
本届汉塘文化节举办期间,新丰镇专门设置了生姜采购一条街,供本地姜农集中销售,吸引了不少周边市民和客商前来购买。采购者欣喜地发现,今年的新丰生姜“变脸”了。原来,为改善销售嫩姜为主的格局,除了腌姜、姜片等产品,今年新丰镇农业企业加大了真空包装嫩姜、姜茶等生姜系列产品的开发力度,镇里还与市饭店业协会、餐饮行业协会签约,力争使生姜深加工系列产品进入饭店及餐饮企业。
种姜的提纯、引进、筛选,关系到新丰生姜的产量与质量。本届汉塘文化节,新丰镇政府与嘉兴市农科院签约,将共同合作开发“新丰生姜”种植基地,3年内建立120亩标准化生姜高产示范基地。
据介绍,今年新丰镇生姜喜获丰收,每亩大棚生姜效益超过2万元,普通露地生姜每亩产值也在1.3万元左右,全镇生姜种植面积已达万亩。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