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9日讯 昨天,记者在嘉兴市滨海办采访时了解到,今年初以来,市滨海办在“进村入企”走访服务活动中,创新提出扮好“领航员”、“战斗员”、“裁判员”和“宣传员”四大“角色”,助推“海洋经济核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生态宜居新城区”科学发展。
当好领航员
以统筹协调为第一要务
市滨海办党委副书记吕亚军告诉记者,当好领航员,就是重视加强区域统筹协调,注重发挥平湖独山港区、嘉兴港区、海盐大桥新区三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合力的形成,并在发展思路统筹、人才要素配置、文明生态建设职责担当三大方面积极谋划。
据介绍,通过召开协调会、论证会和恳谈会等形式,市滨海办充分发挥规划、政策、审核等各方面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各主体的对接与合作,为滨海新区的统筹发展进一步激发活力、凝聚合力、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和拓展空间。
当好战斗员
以破解难题为第一责任
今年初以来,市滨海办在港口建设、口岸开放、发展平台建设、申报省级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级开发区等事关滨海开发全局的工作中,发挥着“战斗员”的作用。比如,市滨海办积极加大口岸开放,突破码头建设瓶颈,不断提升港口功能。海盐港区C1、C2泊位已于今年2月正式投入运行,海盐港实现了万吨级码头“零的突破”,走出了一条“浅水深用”的新路子。同时,积极推进独山港区B23、B24多用途码头等市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作为今年港口1号工程有序推进,并支持业主进行后方配套码头建设,加快项目受理申批,力争早开工、早见效。
为了摸清企业发展困难所在,市滨海办积极开展“进村入企”活动,对企业展开实地调研,并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破解发展难题。浙江协和首信钢业有限公司提出电力紧张以及外围基础设施跟进不够等问题,市滨海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对滨海新区特大生产企业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并及时与其开发主体协调,加快周围道路、管道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企业投产经营的进度。
当好裁判员
以基层关切为第一信号
“在滨海新区的发展竞争中,如果说把嘉兴港区、独山港区、海盐港区这三个主体比作运动员,那么市滨海办就好比是裁判员。”吕亚军说,市滨海办站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立场上,承担起维护滨海新区发展秩序、引导各个主体良性竞争的责任。
市滨海办在走访服务活动中,针对码头一线企业、在建港口工程,开展了治理“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专项行动,帮助和促使港口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平稳发展。据悉,市滨海办将启动前置审核、产业规划管理及港口岸线集约节约管理,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基础设施共享度,实现“无缝衔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初以来,市滨海办开展“进村入企”活动累计走访基层单位30余家,帮助基层解决或协调各类问题40余个。
当好宣传员
以海洋发展为第一篇章
今年,市滨海办充分抓住海洋经济战略的有利时机,注重滨海新区形象提升和品牌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完善网络、创新载体,全方位、多层次、整体性地宣传报道海洋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动态,不断优化滨海新区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区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打造滨海新区发展大平台。
另据了解,市滨海办正在积极争取省市优惠扶持,引导海洋高新技术成果到滨海新区转化,引导人才、科技、金融等资源要素向滨海新区集聚、引导重要公共服务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在滨海新区布局,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给人民群众带来真真切切的实惠。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