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云河湖水清 瓯江帆影长——丽水石浦船帮的前世今生
2012年07月24日 10:20:25

  石浦村边如诗如画般的瓯江帆影。

   浙江在线07月24日讯 清晨的曙光,轻柔铺洒在波光粼粼的云和湖面上。湖畔耸立的大樟树下,云和县紧水滩镇石浦村76岁的老人张乃宽,穿着灰白色的粗布衫,蹲在石阶上,悠闲地吸着旱烟。朦胧的烟雾合着镶着金边的水色,一帧一帧地定格在摄影师的镜头中。

  “上船喽!”结束了樟树下拍摄的张乃宽,拍拍身上的尘土,大步走向船坞,继续自己的“模特”工作。“我现在是摄影爱好者的‘固定模特’,这也是为宣传我们石浦‘船帮文化’作贡献吧。”张乃宽说。

  这是瓯江船帮消失了26年后的画面。那些不得已离开江面、告别帆船的“张乃宽”们,用独特的方式,守候和延续着瓯江船帮文化。幸运的是,石浦村的“船帮古镇”建设,已被纳入了云和县的旅游开发计划。村里正努力还原出一个人丁兴旺、船流不息的码头景象,石浦船帮也得以重新组建。

  兴于南宋时

  58岁的陈寿伟,是瓯江船帮最后一代船工;59岁的徐行胜,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瓯江帆船制作技艺的传人。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我开始了对瓯江船帮的寻访。

  南宋时,瓯江上游的龙泉窑窑火正旺,瓯江两岸窑牌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载青瓷的舴艋帆船往来穿梭,八百里瓯江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瓯江是浙西南的母亲河,而舴艋帆船,是瓯江的灵魂。舴艋帆船中间大,两头尖,以木材制造,上盖箬篷,前部竖一桅杆,杆上挂帆,顺流用桨,逆流用篙,顺风则扬帆。庆元香菇、龙泉宝剑和青瓷、云和雪梨、景宁惠明茶、松阳烟叶、处州白莲、青田石雕……几乎都是由舴艋帆船运送出去,然后把食盐、酱油、煤油、布匹等日用品和海产品运回大山。

  因为舴艋帆船,浙西南与全国的距离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拉近了。

  瓯江流域支流众多,浮云溪、松荫溪、好溪、楠溪江等支流遍布浙西南大地,瓯江内河四通八达,但干支流落差大,水流湍急,险滩、暗礁不计其数,船只经常触礁沉没。

  过急流,闯险滩,避暗礁,在与瓯江作千百次的较量后,瓯江船工练就了战胜自然的本领,但沿岸山寨凶悍的山贼,经常将过往船只洗劫一空。船主们别无选择,只得结帮出航。出航时,少则四五船为一帮,多时一二十船为一帮,并推选经验足、能力强、有号召力的船工担任帮头,以此对抗山贼和险滩,整个行程平安了不少。

  这就是最初的“瓯江船帮”。

  船帮人是福建人的后裔,他们信奉“妈祖”,在瓯江流域,“妈祖”不叫“妈祖”,船帮人称之为“天妃娘娘”。龙泉江心岛、云和赤石、丽水白象山、松阳古市、温州江心屿都建有“天妃宫”,香火甚旺。每次下温州时,船帮人都要到天妃宫祭拜“天妃娘娘”,设香案,摆祭品,三叩九拜,跪求“天妃娘娘”保佑他们一路平安。然后来到埠头,升起白帆,一桨一桨向下游划去。而女人们则倚在大堤上的“美人靠”,目送亲人,直到白色的帆影一片一片慢慢隐去。

  最盛石浦帮

  在陈寿伟的记忆中,八百里瓯江上,有许许多多船帮,其中青田温溪帮、丽水大水门帮、云和石浦帮尤为著名,而石浦帮规模最大、名声最响。

  石浦村离瓯江第一滩紧水滩仅5华里,船帮从温州逆航10余天,拉纤上滩无数,船工们都累了,在过紧水滩前,都要停泊在这里,休整几天。这片江水冲击形成的平坦之地,成了船帮人最理想的栖息家园。他们挣了一些钱后,便在这里购置田地、山林,建造居所,经过几代船帮人的苦心经营,石浦便形成了一个集镇。

  久而久之,石浦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船帮古镇。村前建了一条防洪大堤,堤上是一排吊脚楼,堤下散布着一些埠头。一年四季,船帮一拨一拨地来,又一拨一拨地走,从不间断。村里大街小巷纵横交错,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石浦船帮独成派系,还建立了自己的帮会会所。会所占地500多平方米,建有一个庙宇、一座戏台,庙宇内供奉着“天妃娘娘”神像。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到十六,石浦都要举行庙会,庙会期间,船帮人信奉的三位“女神”——顺懿夫人(即天妃娘娘)、护国夫人、南国夫人相继出巡,唢呐声、鞭炮声此起彼伏。

  庙宇的大厅,是会所的议事厅。船帮会所是石浦村的最高组织机构,哪里有货源,该收多少运费,如何解决与其他船帮的矛盾和纠纷,船帮出了事故该如何赔偿受害人,都是在会所里讨论。

  在帮会的带领下,石浦船帮茁壮成长,成为“瓯江第一帮”。鼎盛时期,石浦帮拥有舴艋帆船500余只,这500多只帆船上龙泉、下温州,在瓯江300多公里的航道上来往穿梭,雄风尽展。

  浮沉数百年

  然而,因掌握着800里“黄金水道”的航运,瓯江船帮的命运,亦随着历史的变迁浮浮沉沉。

  明朝初年,瓯江是倭寇进入内陆的主要通道,倭寇频繁活动,瓯江航运被迫中断,船帮人几乎断了生计。而官府趁机向船帮征收船税,层层盘剥,船帮运费锐减,船工度日如年。于是,他们纷纷加入起义队伍,跟随义军征战,血染战场。那时,瓯江两岸,破船、沉船无数,溪滩上到处是折断的桅杆,破碎的风帆,八百里瓯江一片荒凉。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回归大清,一直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开放海禁。随着海禁的解除,温州港迅速繁荣,瓯江船运日益繁忙,瓯江船帮又重新崛起,瓯江两岸的船帮古镇又出现了“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

  不久,英国、葡萄牙等西方国家的商船频繁进入浙江、福建沿海,开展贸易活动。清政府生怕招来事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颁发禁令。开放海禁仅74年,清政府又重重地关上了瓯江入海口,连接瓯江船帮与西方国家的纽带,被一刀斩断。繁荣了两千年的“海上陶瓷之路”黯然消失,瓯江船帮发展步伐受阻。

  抗战时期,为了保障浙江后方的供给,瓯江又成了新的交通路线,瓯江船帮重新开始发展、壮大。他们把大量的军需民用物资运抵云和,解了抗日部队的燃眉之急,为“方山岭战役”大捷提供了物质保障。徐行胜说,当年他爷爷就参加了运输工作,那时,在瓯江上来往的帆船就有4000多只,运量巨大。

  又见帆影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瓯江上游相继建起了紧水滩、石塘、玉溪三座电站,瓯江被大坝拦截后,卧成了碧波荡漾的云和湖,瓯江航运就此中断,失去了激流的瓯江船帮,在陆路交通的强势竞争下,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瓯江船帮,成了八百里瓯江最后的记忆。

  近30年来,石浦船帮的后人,始终无法割舍深入骨髓的“船帮情结”,无法遗忘“瓯江第一帮”曾经的辉煌。陈寿伟说,他是瓯江船帮的最后一代船工,放下船桨后,船工们都另谋职业了。但他们经常会不知不觉走到江边,看一眼曾经看了千万次的瓯江,听一听瓯江那熟悉的涛声,想一想舴艋帆船上度过的日日夜夜,忆一忆瓯江船帮的峥嵘岁月,喊一喊帆船过滩时拉纤的号子,然后俯下身去,用双手掬一捧瓯江水,一饮而尽。

  谁也不曾想到,如今,消失了近30年的舴艋帆船正从他们的记忆深处,一桨一桨地划来,成为云和湖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帆影,远去的瓯江船帮,一点一点清晰起来。云和小顺村因势开辟了“瓯江帆影”摄影基地,“瓯江帆影”就是从这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出最后一代船工刻骨铭心的记忆。

  如今,后人重新组建了“石浦船帮”,吃上了“船帮饭”。与祖辈不同的是,他们再也不用过急流,闯险滩,避暗礁,与瓯江作千百次的较量。他们只需轻轻地摇着舴艋帆船,从云和湖的那边摇到这边,或戴一顶斗笠、或穿一件蓑衣、或衔一支烟竿,或扬帆、或起网、或拉纤,在风中、在雨中、在雪中……一次次重复船帮人的生活,一次次再现瓯江船帮的风采,做一回摄影人的专职“模特”,便会有可观的收入。

  重操“旧业”,解开了石浦船帮后人深入骨髓的“船帮情结”。如今,他们正谋划着在云和湖畔再造一个“船帮古镇”,让“船帮文化”与八百里瓯江一起绵延。长堤、埠头、船帮;吊脚楼、美人靠、望夫崖;古民居、卵石路、百货铺;天妃、庙会、戏班……船帮古镇石浦,正一层层打开“船帮文化”的记忆之门。

  陈寿伟说,无疑,这是瓯江船帮后代的最大幸运。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练云伟 编辑: 施菲菲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