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游,遭遇“野导”忽悠,以“免费带你游”为幌子,让一些不知情的散客掉入消费陷阱,花高价钱买了质次产品,花了不该花的冤枉钱。
“野导”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作为最佳旅游城市——杭州也未能幸免,每到寒暑假、小长假等旅游旺季,问题相对突出。
近几年来,杭州对治理“野导”特别重视。2009年9月,修订并颁布《关于加强旅游目的地环境秩序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区、县(市)分管领导和各相关市直部门为成员的市旅游目的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抽调市旅委、市公安局等11家部门组成市旅游目的地联合执法办公室,开展常态化的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
2011年,市区两级共出动执法人员38749人次,驱赶“野导”7221人次,驱赶黑车1006辆次,处理野导834人次,“黑车”311辆次,罚款973150元。
四大方面,狠抓“野导”
这些年来,杭州市对治理“野导”有不少好的经验,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深化协调抓整治。市旅委作为全市旅游目的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单位,积极做好日常组织协调工作,不断深化旅游目的地联合执法机制,制定《全市旅游目的地管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根据实际制定旅游目的地管理工作年度计划,做到总体工作有规划,年度工作有计划。
齐抓共管抓整治。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多部门之间的强大工作合力。
突出重点抓整治。根据多年来打击“野导”执法实践可以发现,“野导”的拉客区域、活动时间以及“野导”群体都相对比较集中和固定。
疏堵结合抓整治。在对野导黑车进行高强度打击的同时,积极探索疏导机制,共同挤压“野导”生存空间。
“野导”为什么屡禁不止
虽然,这些年,杭州一直在整治“野导”,对其强行拉客等恶劣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野导”非法产业链的复杂性,“野导”问题难以彻底治理,始终成为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顽疾。
昨天,市旅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多年来整治情况分析,对“野导”的打击整治存在行政成本高、取证难、流动性强、涉及面广、关联度大,执行过程复杂等实际困难。野导”流窜性大,违法成本低,经常和管理部门玩“捉迷藏”的游戏。
尽管近年来,杭州建立了旅游集散、咨询等设施,努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但和庞大的散客市场需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由于杭州旅游市场大,针对自由行群体旅游信息不够对称,为散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相对薄弱;加之,西湖是一个开放式的景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像其他景区有游客接待中心。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野导”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而且,在西湖景区盘旋的“野导”,阻拦、尾随过往行人拉客,同时还与“黑车”、无证特产店等相勾结。而且“野导”的拉客行为往往都是口头、瞬间完成,现场执法取证几乎不可能,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管理人员的口头劝阻教育,无法取得有效的治理效果。
多部门联动,整治“野导”
如今杭州又到了暑期旅游高峰期,同时也为了喜迎十八大,市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和西湖风景名胜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等城区,对城区景区及周边“野导”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集中整治,重点对“野导”频发区域、多发区域、扎堆拉客区域进行严厉打击。
据市旅委透露,今年打击“野导”的手段首先是加强对核心景区周边相关城区监控资源的整合,联合城区加强对旅游目的地面上秩序情况的摸底,建立“野导”等人员资料库,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同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与“野导”相勾结的“黑车”非法营运的严厉打击,同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景区特产店的源头管理,以切断“野导”非法产业链。
当然,还会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通过旅游咨询点,向广大游客市民免费发放旅游维权手册、温馨提醒等文明旅游宣传小册子,加大对广大游客市民的宣传引导。
另外,核心景区及周边沿线的经营商户、居民,以及热心市民、志愿者,也可以主动加入打击“野导”、“黑车”的力量中去,建立群管群治、人人参与的网格化监管模式。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