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5日讯 如何破解土地要素的“瓶颈”制约?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国际商务区的做法是:向上争取一点,向外购买一点,对内挖潜一点,为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找到了安身之处。昨天,该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区有望解决3000亩“用地缺口”。
该区近年来发展广受瞩目,国内外不少知名企业都通过不同渠道表达了想要前来投资、落户的意愿。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开发区的发展受到土地要素的严重制约。而为了有效破解土地指标紧缺这一“瓶颈”,该区大胆实行“向上争取一点、向外购买一点、对内挖潜一点”,千方百计为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提供用地指标。
在外需明显放缓、内需又缺乏热点的背景下,扩大有效投资已成为稳增长的现实选择。但在如今,要素制约却呈常态化趋势蔓延开来,尤其是土地空间已经越来越捉襟见肘,传统“铺摊子”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工业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必须从传统的数量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的阶段,开发区当然也不例外。区经发局局长包军说,每年全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土地指标为3000亩左右,但是从这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土地指标已经不能满足全区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事实上,为了留出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空间,从2010年开始,该区加大了破解土地要素制约的力度。在内部挖潜上,他们首先把目光投向了现有的标准厂房,对那些产能落后的企业逐步地进行腾退。
记者在开发区华云路标准厂房园区看到,原先在这里的5家企业已经成功腾退。而这就是开发区有效破解土地要素制约的一项具体步骤,叫做“退低进高”。
厂房空出来了干啥用?当然是引进一些技术先进、产出率高的项目进行替换。由欧洲最大的地毯纤维生产商“艾菲尔”公司投资的嘉兴艾菲尔聚合纤维有限公司就是在“退低进高”过程中成功引进的一家企业。他们利用占地不到60亩的闲置厂房,产生出了1.5亿元的年销售额。
嘉兴艾菲尔聚合纤维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玛利亚说,他们在纺纱这方面的优势就在于在纺织的过程中前期就把颜色添加进去,而现在中国的市场大部分是以生产白色纱线为主,制成白色的布之后再去做染色。浅染纱线和白色纱线完全是两种市场定位,特别是纱线在制成地毯之后,定位也是完全不同的,在价格上也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增加了40%左右。
在做好闲置厂房和低产能企业腾退工作的同时,开发区对那些已经被企业征用,但长期未进行开发利用的土地也进行了大量的回购,重新规划定位,用于解决部分产业用地的需求。
记者在开发区蓉胜精线厂区看到,一片长满蒿草的土地正在等待着新的项目进驻,而这就是开发区在盘活土地过程当中所回购的一片土地,总面积136亩。统计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该区通过淘汰低产能企业和回收企业闲置土地这两项举措,已成功清理出80多家企业的近2000亩土地指标,有效缓解了全区产业用地紧张的局面。
今年,该区提出“向上重点项目争取1000亩土地、向内盘活存量空闲土地1000亩”的目标。据了解,2010年以来,该区有4个大项目被列为全省重点项目,涉及用地面积大概3000亩,也就是等于向上争取了用地指标3000亩。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