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5日讯 昨天上午9时多,当记者来到定海城东街道黄土岭村,菜农沈纪华早已在太阳下暴晒了3个小时左右,他身上唯一的防晒物品就是头顶上的草帽。
此时,沈纪华拿着锄头正在自家的芦笋地里培土,阳光火辣辣地烧灼着他黝黑的皮肤。记者在沈纪华的菜地里站了一会儿,开始不断流汗,而沈纪华脸上的汗珠并不明显。“你们在空调房间里呆久了,自然受不了。
”沈纪华一边给芦笋培土一边打趣地说道,今天的最高气温才30℃出头,还算凉快。说话间,沈纪华稍微休息了一会儿,享受着迎面而来清凉的风。“阿拉有自己的‘上班’时间表。
”沈纪华告诉记者,夏天的作息时间大致为:早上5时30分起床开始干活至11时,下午如果气温较高就睡个午觉,2时多开始干活一直到太阳落山;如果下午气温不高,那就吃过午饭继续干活。“老婆要去定海东门菜场卖菜,请小工可请不起,一切都得阿拉自己干。”沈纪华一个人要打理10亩蔬菜地,几乎每天呆在田里的时间就有10个小时。
芦笋是沈纪华去年才引进的新品种。据他介绍,在舟山种植芦笋的人并不多,正因为如此,他的芦笋在今年大年初一上市就卖出了90元/公斤的价格,虽然现在的平均价格为36元/公斤,但今年上半年一只大棚的芦笋已给他带来了上万元的收入。“芦笋在舟山还是稀罕货,销路和价格都不错。”沈纪华已将另外三只大棚都种上了芦笋,现在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照看这些才种下一个多月的芦笋苗。“地里的活是永远干不完的。”沈纪华指着眼前的塑料大棚说,眼下采摘完5只大棚里的小番茄等蔬菜,大棚的塑料薄膜就要拆下来,再种上芹菜。对沈纪华来说,露天干活可算是一种福分,尽管阳光猛烈,但至少偶尔有风吹来,也能凉快不少,而大棚内40℃的温度就如“大蒸笼”,每次他和妻子置身在这“大蒸笼”中采摘小番茄,全身衣服就会湿透。记者在沈纪华的大棚外站了一会儿,只感觉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呆久了就会有一种晕眩感。“现在还算好,大棚一半的薄膜已经被掀掉,温度有所降低,不过你进去可能还是会吃不消。”沈纪华说。
每天上午干完活,沈纪华的衣服就已经湿透了。“下午冲上一个冷水澡,再穿上湿湿的衣服下地干活,确实有些不好受。”沈纪华说,不好受也没办法,要是总换衣服那可换不过来,如果能下场小雨那就舒坦了。“早前的暴雨可下怕了,小雨刚刚好,省去了给农作物浇水的功夫,阿拉就有时间好好休息一下。”沈纪华期待地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