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6日讯 昨天,杭州青少年发展中心游泳馆的教练张毅向记者谈起了他的困惑:
游泳是暑期培训很火的一个项目,今年暑假,杭州城里的孩子想到青少年发展中心游泳馆上培训班,光每天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的班,招15人,申请报名的就有200多人,需通过电脑摇号来确定培训名单。因为与社会其他游泳培训班相比,该游泳馆收费每小时10元,很实惠。
考虑到外来小候鸟不断来杭,游泳馆今年还筹划为“小候鸟”办免费游泳班,专门腾出了2位教练,计划开3期,每期招15人。没想到第一期报名就出意外:有的家长为孩子报了名又要求退,实际开班只来了8人。
张教练发现面对暑期培训班,城乡家长所持的态度的确有差异。而城乡孩子在游泳池里也表现不一:同样是怕水,城里有些孩子一下水就说要上厕所,躲进厕所里迟迟不出来;乡村的孩子很朴实,会很努力地服从指挥,克服怕水心理。
一个小候鸟:父母没时间接送
只能出租房里玩电脑
下半年读六年级的小候鸟沈浩,7月8日从江西赶来跟父母团聚,8月底回老家。
爸爸说,孩子不会游泳,看到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个免费游泳培训,就报了名,等到快上课时,夫妻俩发现,都没时间送孩子,只能让沈浩在出租房里玩电脑度过这个暑假了。
“我是做家教的,上门给孩子上课,这个暑假带了10个孩子。”沈浩爸爸说,自己在老家教初中科学,后来办了养鸡场,结果碰上2008年雪灾,一万多只鸡卖不出去,亏本了,欠下20多万元的债。“2009年我来到杭州,先在培训机构当老师,后来出来单干了。”
沈浩妈妈在宾馆做客房管理,是轮班制,没有固定时间,也没办法保障沈浩参加游泳班的时间,最后一家人商量,只能放弃这个机会了。
三个城里娃:只有暑,没有假
父母逼着上培训班
昨天早上6点半,读幼儿园大班的月月就起床了,她一边抱怨一边不情愿地穿着衣服:“比上幼儿园还起得早,真没劲!”
从暑假第二个星期开始,每周一三五,她得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妈妈给她报了3门课:早上8点至9点半硬笔书法,10点到11点半上新概念英语,下午2点半到4点,还要上学前训练。
轮到上课的日子,一同陪读的奶奶会准备好中饭,放在一个保温瓶里,中午祖孙俩找个凉快点的空教室,一起吃。“有时想想也心疼,像中午本来可以在家睡一会儿,现在只好靠在我腿上眯一下。”月月奶奶说,每次送孙女上培训班,都会看到一两个孩子哭闹着被大人哄进教室。
下半年要读初二的男生李磊调侃自己的假期生活:“老爸老妈安排了一大堆培训班,我们只有‘暑’,没有‘假’。”
小李说,同学都在补课,参加夏令营,想找人玩都困难。父母不放心他一个人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给他报了3个暑期培训班。“我们这些人,不在补习班上课,就在去补习班的路上!”
下半年就要读民办初中的小斌,是记者昨天在培训机构学大教育遇到的。他说,爸爸给他报了三门“一对一”课程,“从早上8点一直上到下午5点半。午饭呢,大家在教室里老老实实吃盒饭。”小斌说,课程刚开始,他已经有很多知识点消化不了,“这个暑假肯定不轻松,不过也没办法,老爸花了上万块培训费,肯定不会让我浪费的。”
说开去
八成城市学生参加培训班
七成民工子弟在家玩耍
暑假变成了“第三学期”,家长们也表示很无奈。“我们要上班,虽然两个人都把年休假放在暑假,可也请不到两个月啊。”昨天一位陪儿子上美术课的爸爸说,自己为了儿子上午的课请了半天的假。“放假了,没人管,在家里跟着爷爷奶奶,一天到晚看电视上网,也不好。”
而一些参加补习班的学生家长则表示,整个暑假别人都在补,自己孩子不补,总是有些焦虑。
暑期前,记者曾在杭城两所小学的三年级做了项暑假安排的调查,一所是比较知名的公办小学,一所是民工子弟学校。
结果显示,城乡孩子的暑期培训安排,差别很大:公办小学里,80%的学生表示,暑假至少参加一项培训,60%以上的学生参加两项培训,20%的学生参加了三项培训班;而民工子弟学校,70%的孩子没有参加任何培训,他们的选择,要么是回老家,要么是待在出租房内度过暑假。
在指导孩子学习时间上,城里家长每天指导半小时以上的超过53%,其中18%的家长除了指导子女完成学校课业外,还增加一定量的附加训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的数据则不到30%。
杭州市区一所公办学校校长表示,城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富有教育权威性,又容易导致对子女的“过度教育”、“过度关心”,这对子女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压力,反而容易引起孩子无谓的烦恼,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