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办理婚姻登记的时代已经结束。自7月24日起,全国31个省、区、市的婚姻登记信息实现联网,公民的结婚证、离婚证等证件丢失后,当事人无须再去原籍补办。
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不仅极大方便了当事人办理和查询婚姻登记事宜,更重要的是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技术平台和信息资源。
婚姻登记信息是公民个人信息中重要的一项,在贷款、子女就学等方面都会用到。实现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是宣告手工办理婚姻登记的时代结束,全面实现婚姻登记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二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审查,可以有效预防重婚、骗婚等违法现象发生;三是为进一步转变婚姻登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制度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为启动“全国公民婚姻状况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加快部门间信息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花样翻新的骗婚,让许多寻觅良缘的男女不寒而栗。有些骗婚者往来多个省份,结十几次婚骗取大量礼金,拍拍屁股玩人间蒸发。日趋猖獗的重婚骗婚现象,与原婚姻登记信息查询难有很大关系。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后,重婚骗婚者将会原形毕露。只要有人曾在民政部门进行过婚姻登记,无论结婚还是离婚,全国6900多个登记站点都可以查询到此人的登记信息。
婚姻登记信息联网,还会有效预防房产骗购现象,确保住房限购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信息联网后,夫妻双方在不同城市购置多套房产以规避限购的策略将无计可施,买个假的离婚证的诡计更要注定落空。
当然,婚姻登记信息联网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要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还需要积极探索民政部门婚姻信息与公安、计生、房产、税务、金融等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婚姻登记信息有待逐步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放松对婚姻登记信息查询的管控,允许公民合理查询婚姻登记信息,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婚姻信息查询使用管理办法,防范公民婚姻信息被非法泄露和滥用。民政部门称,将根据先内部后外部、先部门后个人的基本原则,推动婚姻信息的合理谨慎使用,目前在四种情况下,个人和部门可以查询婚姻登记信息。坦率地讲,现行信息查询范围过于狭隘,查询条件过于烦琐,不利于充分发挥婚姻登记信息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向社会放开。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尽管婚姻登记信息联网多少有些姗姗来迟,但总算水到渠成。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有望助推社会管理,其在社会管理上的积极效应值得期待。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