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6日讯 在嵊州甘霖镇郑庄村这个590人口的村子里,80岁以上老人就有29人,其中90岁以上有6人,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老人的生活质量都很不错,不少人除了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还能每天下地干农活。说起长寿的秘诀,老人们说主要还是坚持劳动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今年91岁的周良浦现在居住在女儿家里。在她家客厅,记者看到一堆堆报纸。老人的女儿告诉记者,这些报纸父亲每天都看,除了看报纸,每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也是他必看的节目。听到女儿的招呼声,老人从楼上下来,脚步轻健,连拐杖都不用。交谈中记者发现,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身体十分硬朗。
老人膝下有3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几个子女条件都还不错,儿子还在嵊州城区办起了厂。看到子女都有出息了,老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老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养生,和子孙们共享天伦之乐。
“我每天5点起床,上午帮女儿看看杂货店,下午睡个午觉看看报纸,晚上《新闻联播》结束,我也就准备睡觉了,别看我有90多岁了,我的血压跟年轻人一样正常。”说起自己的生活,周良浦总结起来就两点——生活规律,心态平和。
“父亲平时没什么心事,从不闹情绪,在饮食方面也不挑剔,主要以蔬菜为主,每天都会稍微喝点酒。他在老家还下地干活,我们不放心就把他接到家里来住。”女儿在一旁补充道。
今年93岁的周友生是目前村子里年纪最大的一个,之前有一个101岁的老人去年刚刚去世。见到周友生的时候,他刚好在摘蔬菜,老人热情地邀请记者去家里做客。
老人一个人居住,一日三餐都自己做,除了家务事,他几乎每天都要下地种菜,连灶头里烧的柴火也是自己去捡的。子女们都叫他不要去做了,但他就是闲不住,一空下来就往地里跑。
“干活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一天不动,身体就觉得有些僵硬,所以我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下地干点活,晚上也很早就睡觉,早睡早起身体好啊。”老人说。
“他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开心,比较直爽,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加上子女孝顺,日子过得很舒坦。”老人的家人介绍说。
周友生家隔壁住着92岁的钱水林,别看他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还能自己劈柴。在交谈中,钱水林透露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村里人口少,土地多,平均每个人都有一亩多土地,那时候的劳动强度比较大,大伙的身体都是这样锻炼出来的,所以现在村里80多岁的人身体都很硬朗,很多都还能下地干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