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墙绘艺术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多了起来,不仅装点了城市,还传播了文化。
不过,昨天一位郭女士向记者反映,下城区凤鸣街道永康苑小区外墙上的一幅墙绘让她看了有点“窝心”,“整面墙上画的是中国《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他几幅都挺好,但是‘埋儿奉母’这个故事读过《二十四孝》的人都知道有些恐怖,宣扬的是封建的愚昧的孝道,我觉得这不应该在社区墙绘中出现。”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永康苑小区看到,《二十四孝》墙绘画在小区朝着莫衙营路一面墙上,从莫衙营与永天路交叉口延伸至羊千弄六十号,有20多米,一共有12幅,用“百善孝为先”几个字作引领。
每幅画边上都配以一段已翻译成白话文的文字讲述《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如“怀橘遗亲”讲述6岁的陆绩,随父亲陆康谒见袁术,袁术嘲笑陆绩怀藏橘子,陆绩说只因母亲喜欢吃橘子,这话使得袁术大惊;“百里负米”,讲孔子学生子路,宁愿自己在外面吃野菜,也要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对父母十分孝顺。
那个让郭女士“窝心”的故事“埋儿奉母”在墙的最东侧,图中一名女子抱着一个婴儿,另一名男子在用锄头挖坑。文字说明为:郭巨家境贫寒,为侍奉好自己的老母亲,与妻子商议埋掉儿子,在挖坑时,忽见一坛黄金,可谓孝感动天。
“孝顺父母古往今来天经地义,这本没错,但是这则故事中郭巨的做法有悖人性,是一种封建社会的‘愚孝’,不应该被宣扬,制作者在选择题材的时候应该加以甄选。”身为一个三岁孩子母亲的郭女士说,“这附近有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每天会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观看墙绘,把它们作为启蒙教材,但这则故事在导向性上是有问题的。”
鲁迅先生曾经对“埋儿奉母”的故事持批判态度,他在散文《二十四孝图》中说:“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负责制作墙绘的潮鸣街道工委办事处党委宣传部。接电话的方主任告诉记者,这面《二十四孝》墙绘他们大约在半个月之前制作完毕,初衷是为了宣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唤起当下社会人们的人文关怀意识。
因为围墙长度问题,永康苑小区附近的墙绘只绘制了二十四孝中的十二孝,他们仍在寻找街道中长度合适的围墙来完成《二十四孝》中的全部故事。
“不过当时并未考虑到‘埋儿奉母’的故事会产生负面影响,市民看出来了,说明他们对传统的东西还是有比较深的认识。”方主任说,他们会认真商讨此事,考虑对部分墙绘进行修改。据每日商报 实习生 王睿子 记者 汪琦 文/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