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你不是经济学家,也能感觉到经济的衰退,比如以前不打折的奢侈品现在也打折了,价格坚挺的茅台开始跳水,老板们开始跑路。如果你再深入研究,你会发现全国用电量增幅减缓,银行坏账率提高,被称为经济风向标的铜价掉头向下。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经济困难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那么在2009年我们使用过的刺激消费的手段,比如发放消费券还能有用吗?
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仿佛是一场经济知识普及课。不少地方为拉动消费都发放了“消费券”,同时我们还学到了一个经济名词就是“乘数效应”。乘数效应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引起其他经济量的变化,最终使得经济总量的变化数倍于最初的经济变量。
发放消费券,政府的目的也在此。首先消费者可能为了十元消费券消费了一百元,而商家又拿这一百元去购买其他用品,这样引起连锁反应,大大地刺激消费。
那么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甚至比2009年的时候更糟),政府是否该出台诸如发放消费券之类的政策来刺激消费呢?
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经济的运行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在我们的经济制定者中,有很多凯恩斯的信徒。凯恩斯认为,政府增加一笔购买,就像投入到湖面的一粒石子,将引起一连串生产和收入的增加,结果使得国民收入将会扩大若干倍。理论上虽如此,当我们的4万亿刺激政策下去后,才慢慢发现负效应显现出来。
其实乘数效应的局限性并没有被大家充分认识。比如,为了筹措更多的财政资源以支持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就会扩大对市场的管制范围,结果损害了市场的效率。
发放消费券等刺激消费行为,其实往往会增加政府支出,消费券由政府买单,而结果就是税收增加,从而导致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作用,从而产生经济的紧缩效应。
乘数效应能起作用的前提就是资源没有充分被利用,比如工人不能就业,产品卖不出去。凯恩斯的理论本身就是产生在全球大萧条时期。当前并没有大量的闲置资源,而医疗教育等政策使得民众不敢花钱。在这样的状况下,消费券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并不会像我们想像的这般可观。
据每日商报 评论员 岑嵘
-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海盐县实施方案 出台
- 优化环境促发展——年中经济形势述评之六
- 我省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检查食品安全
- 16.绍兴县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光明居党支部
- 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创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