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1日讯 “史蒂文:展信愉!今天……”
“仔迷:展信祝佳!收到你的来信很高兴……”
“史蒂文”是家住吴兴区塘甸王捷的笔名,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他曾经在初二时认识了笔友“仔迷”,当时,这样的通信开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
连日来,学校门口、小区旁边,竖起了一只只绿色邮筒,勾起了王捷的回忆:“刚开始一周四次的通信都不觉得频繁,慢慢地,学业紧张了,进入高中通信就渐渐少了,半个月、一个月一封,到了大学就再也没有提笔写过信了,和笔友断了联系。”
那些年,收到的一摞摞明信片还保留着吗?寄出的那些家书还记得写了什么吗?在这个通信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电话、短信、网络等便捷的联系方式使人们将写信这个“古老”的通信方式渐渐遗弃。这个夏天,湖城许多角落为何冒出了一只只绿色邮筒?成为传统的通信方式又能勾起人们怎样的回忆呢?
新邮筒亮相湖城
“这只新邮筒刚装了一个星期,有几个人来投信,都说蛮好看的。 ”在湖州八中对面经营报亭的张阿姨说。
昨天,记者来到湖城体育场路上,只见一人高的邮筒竖立在人行道边。传统的墨绿色筒身,邮筒上方有大约30厘米左右的投信口,中部印制了3次开箱时间,底部是邮递员开筒取信口。据市邮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比起原先方形的邮筒,圆柱形的新邮筒外观上更国际化,容量上也更大了。“现在除了老人、学校里的学生、外地来湖的异乡人寄寄信、明信片,单位企业寄寄公务信函,书信这种联系方式的使用相对来说少了。”位于红旗路的邮政大厅里,工作人员介绍道。一旁前来邮寄包裹的市民杨先生说:“过去通信不发达,和谁联系都通过写信,一支钢笔、一沓信纸是抽屉里常备的。纸笔间的真情是手机短信、网络聊天工具、电子邮件都无法替代的。当年我谈恋爱,书信还帮了不少忙呢。看到这一只只新邮筒出现,勾起了自己当年的回忆,真有再提笔写信的念头。”
私人信件少了商务信件多了
“以前开邮箱时,有时候信件多得可以满出来,姓名地址基本上都是手写的。”一名邮递员告诉记者。而现在,这样的情况少了,有时候开箱只有零星几封信件,有些通邮不密集的点位甚至会出现空箱的情况,打印的信件也越来越多了。
据统计, 2011年,湖州市进出口信件共854万件,今年以来,平均每月进出口信件大约有60万件。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通信方式越来越发达,通过寄信来表达情感的人越来越少了,目前以商务信件居多,比如银行对账单、通知单等。
近年来,私人信件的数量虽然逐年减少,但在节假日期间还是会形成一个通信高峰。市邮政局转运中心封发组严师傅介绍:“今年1月正值春节期间,进出口信件的数量就是平时的2倍左右,共有125万件;每到圣诞节、元旦等节日前夕,每天从邮筒里收发的信件往往会达到上万件。”
71只邮筒下月将安装完成
在通邮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为何要更新邮筒?昨天,市邮政局普遍服务办公室蒋主任告诉记者:“大规模更换邮筒,是近10年来头一次。原有的一些邮筒外观上出现了铁皮老化牛皮癣,还有部分邮筒由于道路施工等原因造成损坏。因此,为了展现更好的城市形象,也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我们决定统一更换三县两区的全部邮筒。”
据了解,市区原先有邮筒34只,分布在学校、居民区等通邮密集区域。但随着城市化发展, 10年来,部分学校搬离市区,居民区变成了商业区,因此,为方便市民,市邮政局根据新的城市布局,撤并布点,于7月初开始更换新邮筒,目前,市区第一批29只新型邮筒已经更换完毕。“此次更换邮筒,我们一共投入了50多万元,更换三县两区共计153只邮筒。”蒋主任介绍:“全市首批71只邮筒预计9月底前全部安装完成,年底前将完成153只邮筒的更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