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1日讯 穿着一件淡蓝色的T恤,拉着一辆清粪车,台州籍的马贤盆在舟山定海城区的大街小巷走过了二十个春秋。
7月24日下午2时多,59岁的马贤盆从小店里买了一瓶冰可乐,拖着他银白色的清粪车上路了。“这是我20年里拉过的第四辆清粪车,前三辆都锈坏了。 ”路上,马贤盆告诉记者。
当天下午2点半,马贤盆到了一个包干的清粪点——位于定海昌国路附近的一处公共厕所。只见马贤盆用铁钩将粪池盖移开,手持两米长的勺子伸进粪池开始掏粪,不久,粪车就装满了。下午2时40分,他用高压水枪将地面和自己沾上污水的拖鞋冲净后,拉着满载的清粪车上路了。
不少路人看到清粪车都掩鼻加速而过。在烈日下,拉着重约300公斤的清粪车,马贤盆已是满头大汗,汗水早已湿透了他的T恤。记者看到,长时间高温日晒下,马贤盆的手臂、脖颈已变成了褐红色。
下午3时,马贤盆到达位于定海环城西路的公共厕所。那里有个倒粪池供清粪车倒粪便,他打开清粪车尾部的闸门,将粪便倒进倒粪池,这已是他当天倾倒的第4车粪便。距马贤盆4米远,记者依然能闻到阵阵臭味。
在清理干净地面后,马贤盆喝了一大口冰可乐,然后用湿毛巾抹去脸上的汗水。随后,他拖着清粪车前往定海城隍庙弄。看到马贤盆在掏粪,一位路过的大妈开玩笑地说:“太公头,臭煞了。 ”“臭有什么办法,我是又臭又热。 ”马贤盆说,干这么苦的活,要是收入高点就好了。
在回来的路上,马贤盆迎面遇到另一位清粪工。“他是正式工,每个月有三四千元钱收入,退休后还能拿劳保。 ”马贤盆叹了一口气,说当初办社保时,自己年龄已经超过了。马贤盆说,他现在月收入1500多元,除去每月近300元的房租水电费和伙食费用等,余下的钱所剩无几。“抽5元钱一包的烟,还要省着点抽。 ”马贤盆说。
至今孤身一人的马贤盆是台州农村人,只念了两年书。他曾做过理发师、越剧戏班的电工。“当时,我们剧团经常来舟山演出,其间我认识了一位在定海环卫所工作的王姓戏迷。 ”马贤盆说,越剧团于1992年解散后,没工作的他就住在老王家。一个多月后,定海环卫所解放所招收临时掏粪工,从此他成了一位清粪工人。
现在,一些不能开进清粪汽车的小弄堂,依然要靠人工掏粪。“干这行是又脏又苦,但每当听说上级领导来考察时称赞环境清爽,我们就感到特别开心。 ”马贤盆说。
盛夏的高温,让不少市民躲在空调房中享受清凉。而对于马贤盆来说,在高温下工作已成为一种习惯。“我还想多干几个夏季呢,只要身体能吃得消。如果以后年纪大了,身体实在不行,就回台州农村老家养老。 ”马贤盆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