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2日讯 俗话说“水火无情”,消防建设是关系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记者从区消防大队获悉,近日《南湖区消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南湖区将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完善,加强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三大体系建设,提高火灾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
诸多消防薄弱环节亟需提升
南湖区已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58支,其中专职消防队8支,队员数80人,执勤车辆10辆,另有农村志愿消防队50支。
据区消防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消防建设近年来有了大的发展,但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不仅体现在城乡消防事业发展不平衡、社会面火灾隐患大量存在上,更体现在社会单位和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有待提高等多方面,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消防站点存在布点稀、距离远、保护半径过大等问题,城区消火栓覆盖率和完好率不高,社会消防安全素质较低,不仅群众缺乏防火自救常识,个别责任单位即使查出火灾隐患也常常整改不到位、不愿意对消防设施投入等。如何促使薄弱环节“变弱为强”?南湖区在规划消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了明确方向。
力争实现“15分钟救援半径”布点
火情出现后最初的近10分钟是实施扑救的“黄金时间”,这一点已成为国际共识,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给人们的生命财产赢得时间,尽量缩短抢险救援车辆到达事发地点所需的时间。对此,南湖区在《规划》中也提出了要求,计划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全区“15分钟救援半径”的布局。
能否达成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否。接下来,南湖区将由市区逐步向重点镇和重点产业集聚区拓展,更加合理布局消防站,按国家标准建设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各镇(街道)按照“城镇河道每千米布置不少于一处消防取水平台和取水口”的要求,在2014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强化对住宅小区消防通道占用、堵塞等现象的整治力度,确保消防车通道畅通。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实现南湖区基层消防安全工作站建成率达到100%,覆盖城镇的灭火和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建立,建成15分钟“平安通道”。
全力构建“全民消防”新格局
消防建设和人们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为发动群众查消防隐患、促隐患整改,今年由南湖区财政专项支出10万元用作重大火灾隐患有奖举报经费。南湖区消防事业“十二五”规划也将“全民消防”放在了显要位置。
除了加强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打造现代化的公安消防铁军,发展民间消防组织也是重中之重。未来几年,南湖区将在所有村、社区建立志愿消防组织和队伍,人数不少于本地区常住适龄人口数量的3%,100%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并推动企业(尤其是火灾危险性较大的企业)、重要场所和单位建立专职消防队,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全区专职消防队建设达到二类专职队标准。
另外,社会各层面经常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多渠道向群众普及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普遍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