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下的一间老平房上加了一层铁皮棚,就是金良忠的家。
金良忠的荣誉奖章和证书。
浙江在线08月02日讯 一座“违章”搭建的铁皮屋里,唯一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挤了一家三口,小屋的主人金良忠今年41岁,18年前的一次见义勇为,他获得了令常人羡慕的殊荣。而没过几年,这份殊荣带来的实际“利益”,却成了让他沉重的负担。
前日,本报记者赶到金良忠家中了解到了这位“过期”英雄的窘境。
蜗居铁皮棚的英雄一家
金良忠目前住的地方位于临海104国道复线台运汽车城对面,山脚下的一间老平房上加了一层铁皮棚,这就是金良忠一家三口住的地方,昏暗的底层作为储物间和厨房,楼上的铁皮棚是卧室。
夫妻俩都靠打工为生,孩子今年上五年级,一家人开支不少,金良忠为了省钱,于2007年住进岳父的这间老房子里,因为靠近山脚湿气太重,他又在老房子上搭了一间铁皮棚。
走进铁皮棚,被太阳炙烤了一天的室内非常闷热。记者看到,房间不过15平方米左右,两张床用衣柜隔开,角落有张写字台,堆满了孩子的课本和课外书。
“孩子13岁了,还跟我们夫妻俩住一个房间,底下阴暗潮湿,根本不能睡人。”金良忠说,“尽管孩子大了睡在一起不方便,但没有房子,也没别的办法。”
在房间一侧的床头,横卧着一个锈迹斑斑的保险柜,金良忠在里面掏出几件旧警服,以及2个荣誉奖章和2本证书,小心翼翼地摆在床上。
18年前曾徒手擒住杀人犯
金良忠告诉记者,这些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珍藏,现在却说不出是什么滋味。随后,他向记者回忆起18年前的经历。
1994年,当时的金良忠是临海经济民警直属中队的一名临时工,当年2月8日凌晨,临海白水洋上徐自然村发生一起特大凶杀案,村民罗忠火一家5口几乎遭了灭门惨剧,2人被歹徒用刀当场刺死,3人被刺成重伤,金良忠与队友们分别蹲守在附近各个要道防止歹徒逃窜。
金良忠说,自己也说不清楚是幸运还是不幸,嫌犯偏偏就出现在了他蹲守的那个渡口。“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后来我知道嫌犯是个杀猪的,当时带着2把杀猪刀,年轻的我凭着一身的蛮力,孤身徒手与嫌犯搏斗了半个多小时,最终,成功将嫌犯制服。”
经调查证实,被金良忠擒获的嫌犯罗某正是白水洋“94·2·8”特大凶杀案的凶手。
因为这次立功,金良忠先后获得台州地区行政公署公安处个人三等奖章、浙江省第四届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荣誉。
当年令人艳羡的“农转非”转眼成包袱
除了这些精神上的奖励,金良忠还在同年获得了当时人人羡慕的另一项奖励,当时的临海市公安局对英雄特殊照顾,将金良忠的户口从邵家渡农村转到了临海城关,挂靠在一家非农业家庭户口内。
很多人都知道,那个年代非农户口很吃香,“局里领导主动给我办理农转非,脱离农民身份,这一奖励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金良忠说。
尽管风光了一阵子,但这份荣誉并没有给金良忠带来长久的欣慰。没过多久,金良忠所挂靠的那户人家转让了房子,导致金良忠一家户口很快无所依靠。
而随着政策的转变,“城里人”这个身份很快脱掉了原有的光环,而金良忠原本可以借着这个身份享受的各种待遇,也很快烟消云散,相反,当时作为奖励的“农转非”更让金良忠进退两难。
因为临时工的身份,金良忠在公安系统根本不会有“上升空间”,随着领导的调动,金良忠调了几次岗位后,最后被安排在一处单位当起了门口的保安。原以为在公安系统可以有所作为,但现实让金良忠感到落差实在太大。
娶了老婆有了孩子,早已褪色的英雄的光环根本不能给金良忠带来任何实际利益,因为承受不住生活压力,金良忠在35岁那年离开公安系统,选择到外头打工。
铁皮棚成危房,孩子升学成难题
为了生存,金良忠在临海做过各种零工,走到哪儿房子租到哪儿,因为没有农村户口,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他已无法在农村老家申请宅基地,亦无法将户口迁回农村。
没有正常户口带来的麻烦汇集在房子问题上,夫妻俩靠打工的微薄收入,想要在城区买房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而又难以迁回农村分到宅基地盖房,前不久,一家“蜗居”的这间铁皮棚也出了问题。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份,几根高压线从金良忠家铁皮棚上通过。
“我打听了下,高压电是35千伏,专业人员说安全距离是2到4米,虽然离房顶还有十多米,但是夏天一旦打雷,还是让我感到害怕。”金良忠说,“我在电视上看到打雷时高压电下养的牲口被雷击死的新闻,实在放心不下。”
金良忠告诉记者,儿子暑假在家一个多月了,夫妻俩不可能不上班在家陪他,一到雷雨天气,想到房顶上的高压线,心都揪了起来。
另外,金良忠的孩子今年上五年级,明年就面临升学的问题,没有学区房,没有正常户口,金良忠担心,孩子上学会不会被要求缴纳高昂的费用。
结束采访时,金良忠告诉记者,为了房子和孩子,自己也曾经到有关部门跑了不知道多少回,托关系找熟人,希望能解决户口问题,但一直没有着落。
金良忠的户口目前算不算“黑户”,能不能迁回农村老家,孩子能不能顺利升学,本报将继续关注。
- 买学区房遭遇老赖 房东的上任房东不迁出户口
- 董碧辉:给郭靖塑像,不伦不类
- 从火海中走出来的英雄——“最美消防员”楼志宏
- 民间文保人士疾呼古村现状堪忧 82个古村上了户口
- 温州户口的那些事:儿子年龄比母亲大1岁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