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3日讯 由于父母双方受传统观念影响,为女儿“跟谁姓”争执不休,最后还闹到离了婚。今年9岁的小娟(化名)因此一直没有上户口,成了一个“黑孩”。8月1日,经南湖公安分局余新派出所社区民警及专职调解员、老娘舅联合上门调解,这一难题终于得以解决。
据了解,余新镇黎明村葛某的女儿9年前和河南人徐某相恋,当时因为徐某家境贫寒就决定做上门女婿。原本夫妻感情挺好,可女儿小娟一出生却遇到了问题,由于双方传统观念较深,为小娟“跟谁姓”争执不休,最后还闹到离婚。小娟被法院判给了徐某,由于出生证等由女方掌握,小娟一直无法上户口,一晃9年过去了,如今小娟要读小学了,但因为没有户口无法上学。最近,徐某只好硬着头皮来到前妻家,希望协商解决孩子的户口问题,但女方家人坚决不配合,就这样,无奈的徐某只得到余新派出所求助。
对此,余新派出所社区民警老张及专职调解员老洪、老娘舅老李决定联合上门调解。在来之前三人就想好,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隔离法”、“换位法”和“权威法”,他们先把问题放下不谈,让葛某一家和徐某避开,再分别与当事人谈话,让双方换位思考。最后利用民警这一身份讲法律,讲政策,让双方都知道,孩子的户口问题不能轻视,没有户口最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最后女方终于松口,同意配合解决小娟的户口问题。
据介绍,这是该镇实施《矛盾纠纷调解16法》以来又一成功案例。《矛盾纠纷调解16法》的创作者是余新派出所所长莫剑卫和资深老娘舅、退休教师老李,“16法”分别是隔离法、冷处法、热处法、感化法、借力法、权威法、质证法、寻根法、换位法、暗示法、面子法、求同法、放气法、重复法、同意法及分解法,同时采取民警+专职调解员+老娘舅的联合调解新模式。据了解,《矛盾纠纷调解16法》及联合调解新模式今年初运用以来,该镇信访案件为零。
“派出所纠纷类警情占到了所有警情的三分之一,但警力明显不足,余新镇这样的科学组合,既弥补了警力的不足,也在调解工作中发挥了各自的角色和专业优势,使得事半功倍。”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