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青,兰溪市梅江镇石埠村人,686分(理科),已经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 李震宇/摄
浙江在线08月05日讯 可能是从小就少了妈妈关爱的缘故吧,陈少青身上有着超乎年龄的大方和沉稳。同龄的其他同学还在父母面前撒娇的时候,她已经成为了家里的主心骨,在她看来,照顾外婆和妹妹,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
“有人说我们姐妹俩生活挺惨的,其实我觉得还好啊。”陈少青笑着说,“我相信以后我们会越来越好。”
少了妈妈的关爱,外婆是最亲的人
陈少青和比她小一岁的妹妹都是在杭州出生的。那时,爸爸妈妈都在杭州打工。7岁该上学了,陈少青她回到了兰溪外婆家,那时,她的父母已经离婚。
去陈少青的外婆家,路上路过兰溪柏社乡,陈少青说:“这是我爸爸的老家,爸爸在那里还有个很破的房子。但因为爸爸已外出打工20多年,一年只有春节能回家待5天,所以那个房子早已没法住人了。我爸爸春节回家,也是到外婆家的。”
陈少青的外婆家在山脚下,一幢小小的房子,楼下是厨房和饭厅,木楼梯通向二楼,二楼的房间不大,天花板很低,房间里有两张床和几个箱子,唯一的电器是一台电风扇。一年四季的衣服都用一根绳子挂在床边。
下雨了。雨水从窗子飘进来、从屋顶漏下来。陈少青一边聊着,一边忙着跟外婆一起放脸盆接漏雨。
生活里少了那份来自母亲的关爱,外婆成了陈少青最亲的人。
外婆说起陈少青的妈妈:“我这个女儿脾气很暴躁,经常跟人吵架,离婚后也没回家,一直在外流浪。”
说起妈妈,陈少青很淡定:“反正她也没能力抚养我们姐妹两个,还经常向外婆要钱。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她现在做什么。”
聊天中,外婆忍不住抹眼泪,陈少青倒是一直微笑着:“有人说我们姐妹俩生活很惨什么的,可我觉得挺好呀。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全年无休,这些年全靠爸爸撑着这个家
陈少青外婆不会讲普通话,费很大的劲反复说着:“少青从小就很乖很懂事,但是我愁啊,要上大学了,学费不知道在哪里。”
钱,一直是这个家最大的烦恼。陈少青和妹妹只差一岁,这么多年来,全靠爸爸一个人在杭州打工赚钱。为了多赚点,爸爸日夜工作:白天,在一个劳保用品公司上班,负责接单、送货等;晚上,去一个旅馆前台值夜班。全年无休,最多也只能在春节期间回家歇息四五天。
“我和妹妹上小学初中时还好,爸爸每个月给外婆600元生活费。后来,我们两个都上了高中,每个月的生活费就多了很多。”陈少青说,“爸爸每个月底发了工资,先往我们姐妹俩的银行卡里转生活费。多余的钱,他就攒起来作下一个学期的学费。有时,临到开学时爸爸还没攒够学费,只能先向亲戚借,然后爸爸每个月再还。”
外婆说,陈少青从来不买零食,也很少买衣服,她的衣服都是捡亲戚的穿,有时,心疼她的表姐会买几件衣服送来。
她最大的愿望,是能早日接过爸爸的担子
零食、衣服,这些对陈少青来说都不算什么,最让她难过的是没有电脑。
因为家里没有电脑,陈少青对网络操作很不熟悉。“每次上信息课,我特别难过,别的同学都能熟练操作,只有我很笨。有时我很想哭,我受不了自己落后别人那么多。可家里没条件买电脑,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陈少青的这些话,是避开外婆悄悄说的。
高中会考,陈少青其余科目全是A,唯独计算机只得了个C。
但陈少青没有抱怨,她说:“我读书就是想改变现状。外婆年纪越来越大了,以后总不能还住在这个泥房子里吧,爸爸也不再年轻了,不能总是让他日夜上班拼命赚钱。”
陈少青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读书、快快成长,等自己足够强大时,接过爸爸的担子。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