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强风开始袭击健跳镇,一些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
台州市椒江区东部的大陈岛,在平日风平浪静的日子,这里是个休闲海钓的好地方。而昨天,那里大风呼啸,停在港湾里100多艘大大小小的渔船在海浪的扑打下飘摇、沉浮。
强台风“海葵”在这里达到了16级风力,每秒钟移动51到56米的速度,相当于每小时180到200公里的车速。大风之下,除了十万吨以上的巨轮或航母能勉强承受,一般船只根本无法避免危险。
经验丰富的渔民们把渔船与渔船用粗缆绳相互连接,想以手牵手的方式与“海葵”正面一搏。而让人揪心的是,有50多位渔民,躲在渔船里,他们似乎没有把“海葵”放在眼里,想守着赖以为生的渔船和台风对抗。
在大陈镇镇政府领导看来,这是一场生死线的大撤离,“海葵”的强度很有可能掀翻渔船,造成船毁人亡,但还是有不少渔民听不进话,愿意呆在船上死守。
劝离从8月5日就开始了,大陈镇镇政府领导,以及上大陈村干部们还向驻扎当地的海防营借来了两个高音喇叭,连日劝导。
多方劝说,仍不见成效。此时大陈岛附近海面的风力,已经接近2004年“云娜”台风时该地区的最大风力,情况十分危急。
椒江区政府紧急向台州军分区求助,并下死命令,“即使动用强制手段,在下午6点之前,也要保证每一位渔民安全上岸,妥善安置”。
昨天下午4时,恰逢退潮,整个避风港露出了泥潭。驻地海防营兵分两路,迅速出动。一路人在岸上通过高音喇叭进行劝说,另一路人踏进高过膝盖的滩涂,艰难前行,挨家挨户解释台风情况,劝导尽快上岸。
“我们台风见得多了,在避风港没事的。”
“2006年‘桑美’台风,血的事实。那些在避风港的船只不是照样被掀翻……”
“我们出去以后没地方住,没东西吃怎么办啊?”
“我们会把你们安置在救灾中心,如果住不下我们把营房让给你们住,把我们的粮食给你们吃。你们就放心好了。”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到下午6点,当地政府和驻地海防营官兵共成功劝说56人上岸,上大陈避风港完成全部人员的转移工作。当我们电话联系负责上大陈防台工作的大陈镇党委叶副书记时,他的喉咙已经沙哑,几乎说不出一句话。
都市快报 培训生 陈佳 摄影 许康平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