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台州的张先生一家四口,被集体确诊为铅中毒。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自己家吃饭饮水都没有什么特别,也没有从事与铅接触比较多的职业。近日,这个幕后黑手终于被找到了。
张先生最先被发现铅中毒
张先生一家人的就诊过程说起来挺曲折。3个月前,40岁的张先生老是觉得腹部隐隐作痛,时断时续,痛得虽然不厉害,但老是这样也影响工作生活。同时,他还发现自己大便干结,排便不畅。他以为自己得了肠胃病,去当地医院看便秘。
可是接诊的大夫一听,怀疑他铅中毒,建议他做血铅检查。当时张先生还挺不理解,觉得医生是故意让他做这个检查那个检查。检查结果一出来,他傻眼了——血铅516微克/升,明显超标。因为铅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理想的血铅水平应该为零。由于环境中铅的普遍存在,绝大多数人体内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量的铅。铅在体内含量超过一定水平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儿童的血铅值不应该超过100微克/升,成人血铅值不应该超过200微克/升,否则就可能损害身体。比如影响儿童发育,出现便秘、腹痛、四肢麻木、无力等等。张先生身上出现的许多不适症状,应该就是铅中毒引起的。
妻子和两个女儿血铅也超标
张先生的检查结果让妻子很紧张,因为医生分析他血铅超标的原因可能跟生活方式有关。想想自己跟丈夫长期生活在一起,吃的喝的都一样,虽然没感觉有什么不适,她还是赶紧做了个血铅检查。结果出来,419.9微克/升。她马上又想到两个十多岁的女儿,结果两个女儿血铅在300微克/升左右,已经远远超过儿童血铅值100微克/升的判定标准。
于是,他们一家都开始在医院做排毒治疗。
罪魁祸首竟是装黄酒的锡壶
可是,3个月过去了,妻子也开始出现跟丈夫一样的胃部不适、大便干结症状。大家觉得有些不对了,来到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职业病科进一步检查。
一检查,一家四口体内的含铅量都有增加,显然他们生活中的致病因素还在起作用。职业病科接诊过不少铅中毒的病例,其中就有因用锡壶装酒导致铅中毒的病例。医生在逐项分析原因时,问张先生家装料酒的容器是什么。妻子说是用了很多年的一个锡壶,医生眼睛一亮——罪魁祸首找到了。
锡壶并不是纯锡做的,材质中混有铅,其中的铅与酒中的醋酸化合成醋酸铅,用酒炒菜时,少量的醋酸铅会被人体吸收。听说是这个原因,张先生气坏了,说回去就要把锡壶扔掉,妻子则后悔得要命。
【医生做科普】
锡壶装酒对健康有害
红会医院职业病科胡祖应主任医师说,浙江不少地方有用锡壶盛酒和热酒的习惯,其实这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
锡壶内的铅会与米酒中的醋酸化合成醋酸铅,饮酒时,醋酸铅也进入消化道,少部分吸收入血,以磷酸铅等形态藏于骨组织内。当血铅浓度不高或血铅增高时间不长时,患者并不会立即发病。倘若长期用锡壶装酒或加热饮用,铅不断吸收入血,骨铅含量渐多,骨骼内的磷酸铅转变为磷酸氢铅重新缓慢入血,尤其在患者感染、发热、饥饿、食酸碱性食物,或缺钙、血钙降低等情况下,骨铅可短时间大量进入血液。血铅浓度超过人体自然解毒功能时,会对人体器官、组织产生损伤,以致突然发病。入血的铅离子主要是与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功能相结合,干扰机体多方面的生理、生化功能,产生多种铅中毒症状。其临床表现为:
1.轻度中毒:仅出现头晕、头痛、失眠、乏力或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
2.中度中毒:可出现腹绞痛,轻、中度贫血或严重贫血。
3.重度中毒:可出现中毒性脑病,癫痫样发作,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四肢麻木、疼痛、软瘫)、中毒性肾炎、中毒性肝炎等等。
胡医师说,像张先生这样一家因酒具引起铅中毒的,大多数呈慢性轻度中毒,症状轻,常在有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作,不引起患者注意,但对身体影响是很大的,而且治疗的过程长。铅中毒对于儿童来说损害最大。有资料表明,铅具有极强的神经毒性,血铅每上升100微克/升,儿童的智商得分平均将下降4.6分左右;铅中毒还会延缓儿童的骨骼发育,血铅每上升100微克/升,儿童身高将滞长1.3厘米。
都市快报 文/黄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